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5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2-03008316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2-05-15 15:17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5号建议的答复

湘工信建议〔2022201

     

程刚(等)1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数字经济赋能我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动数字赋能是制造业提升效率、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经营,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出台了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文件、《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将提升数字驱动力。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明确写入了202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工信厅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决策部署,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聚焦移动互联网、软件、信创、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工业APP5G等新经济、新业态持续发力,我省数字经济赋能我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共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6家、项目27个,均居中部第2位;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专项支持项目数量居中西部地区首位;2021年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位居全国第5,中西部省份第1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预计达1.3万亿元,增速17%,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一、关于产业大脑建设

一是完善了平台体系。坚持建平台用平台并重、系统布局和重点培育兼顾,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持续完善。全省现有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30个,累计认定三批4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企业涵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原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三一的根云平台、中联的中科云谷以及中电互联平台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30强。中电云网BachO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实现湖南本土双跨平台零的突破。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400万台(套),同比增长38%二是推进工业数据云建设。汇聚政府侧和企业侧数据,以企业数据为核心,打通企业、产业链环节、项目等数据链条,构建工业经济运行采集-监测-预警-预测体系和产业链全景监测分析体系,形成省、市州、区县三级联动,行业、区域多维联通,满足工业运行监测和产业链发展分析等决策支撑需求和数据支撑,实现产业链全景分布、指标监测、对标分析和项目监测,增强经济分析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防范风险的前瞻性。

    下一步,将持续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十四五期间支持建设100个左右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平台企业。开展网络体系强基行动,高质量建设好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进企业内外网升级。持续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入开展融合应用试点示范,面向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融通应用典型场景,以场景数字化促进行业数字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关键支撑。

    二、关于产业大脑应用生态

一是夯实工业技术软件化基础。湖南省工业技术软件化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与软件企业、工业技术企业深度合作,累计发布自主创新科技成果34项,其中13项获评国际先进水平,汇集工业机理模型3826个,培育工业APP 465个,突破分布式互联网数据智能采集引擎技术,服务数千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截止到2021年底,全省工业APP数量达 22047个,7个企业项目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认定省级优秀工业APP 15个。二是推动融合应用。2021年,湖南大唐先一科技等6家企业获评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在我省工程机械、钢铁、电子信息、陶瓷、煤炭、建筑等多个行业实现融合应用,数字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推广。全省累计推动42万户中小企业上云1.9万户中小企业上平台,组织实施了628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三是完善产业生态。设立了全省首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长沙星沙),正在培育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发布了第一批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山河智能等10家企业项目入选。机械行业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形成标杆,在国内率先发布机械行业“5G+工业互联网六大典型应用场景和20个企业案例,为相关垂直细分行业的复制推广形成了示范。中国信通院中南基地落户长沙经开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正在落地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智库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全力推动湖南省创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省人民政府已正式向工信部致函商请创建,示范区创建方案已获得工信部认可,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下一步,将以企业两上三化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转型行动,重点依托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特色产业集群的深度应用,在深化工业互联网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融合创新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三、关于节能减碳

    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省发改委高度重视能耗和碳排放监测工作,2019年投资2980万元,建设了湖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与国家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及相关政府部门检测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和交换共享,并对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实时监测,有效提升我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水平和服务能力。省工信厅正在研究制定工业领域以及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成立工业领域碳达峰专家咨询委员会,征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清单和问题清单,对标国家重点领域能效要求,有序开展节能降碳行动。组织梳理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能效清单目录,制定分类提效达标方案,对能效水平低于国家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双碳的总体要求,适时对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与能源大数据平台的共享协同,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完善能耗和碳排放智慧监测能力。

    四、关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目前,我省高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的有11所;在相关领域立项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面向智能制造的新工科个性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与完善、面向智能制造的地方本科院校多维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立项现代产业学院2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智能机器人与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围绕智能制造立项的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12项。2021年省教育厅厅组织高校开展了专业设置工作,鼓励院校主动适应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增设服务先进制造业的相关专业,其中新增3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点,4个人工智能专业点。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2021年我省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博士学位点2个、硕士学位点6个,立项智能制造科教、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

    今年我省将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根据国家和全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引导高校加强应用研究,更好满足先进制造业对急需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把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科研任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五、关于高校研究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省内优质高校、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累计设立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研发平台超100家,在省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安排资金超5000万元支持数字经济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据初步统计,2021年我省高校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总项数为512项,比2020年增长了88项,合同总金额7.67亿左右,比2020年增长2亿元,当年到账总金额6685余万元。近年来,我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合同金额一直居于全国高校前六位。

    下一步,将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大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力度,推进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和融合创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

    感谢您对数字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513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462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5号建议的答复

2756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