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1〕181号
龙卫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本土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言,工程机械已经成为湖南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工程机械行业161个规模企业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2.1%和54.4%,营业收入约占全国总量的27%,连续11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产业国内龙头地位稳固,国际地位提升,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4家企业上榜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其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进入前10强,4家湖南上榜企业总销售额超过国内其余7家上榜企业总和。2020年三一重工股票市值突破2900亿元,年内涨幅超过105%,中联重科股票市值接近1000亿元。中联智慧产业城、三一智联重卡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长沙、岳阳、娄底、常德等地加快建设工程机械配套园区。企业积极利用5G、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出无人驾驶汽车起重机等一批智能化产品,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
正如您所言,稳步、高速、高质发展是湖南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如产能、品质提升出现高技能人才匮乏;产业链中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产业链不完善;配套的供应链不强,影响产品高质量发展;工程机械后市场有待完善,二手机市场发展滞后等。下一步,省里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湖南本土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高效发展。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十三五”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具有湖湘特色,与现代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工程机械是湖南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省教育厅等部门大力支持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财经工业职院、湖南生物机电职院、三一工业职院等12所重点举办工程机械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发展,指导、支持这些学校对接工程机械产业需求,设置专业点377个,占全省高职院校专业点总数的19.3%;有在校生12.99万人,占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的18.58%,为工程机械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下一步,湖南将全面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落实《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为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湖南先进制造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湖湘工匠作为重要任务。一是大力实施“楚怡”行动计划。支持湖南的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工程机械发展,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批机械类的“楚怡”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加大工程机械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湖南工业职院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更名为湖南楚怡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工程机械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相关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同时,鼓励全省机械类的高职院校与全省机械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设立产业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为本土工程机械培养实用、好用、够用的技能人才。
省人社厅等部门也将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采取三大举措。一是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工程。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突出我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技工院校优质专业建设,支持技工院校按照《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和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在全省支持打造一批技工院校特色鲜明的优质专业,大力培养我省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二是实施技能培训增效工程。打造“湘技湘能”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扶持培育100个左右湖南特色的职业培训项目,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形成品牌效应。建立民办培训机构正常退出机制,实施年度质量督导制度,严格证书发放,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并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紧密对接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扩大高级工以上人员培训规模,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三是打造湖南技能大赛品牌。围绕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服务业和紧缺职业工种,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技行三湘、能创未来”湖南职业技能大赛。每年组织省市县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提升湖南技能竞赛整体水平。
二、建设更加安全完善的产业链。湖南经过这几年狠抓产业链建设,工程机械产业生态日臻完善。一是零部件瓶颈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都已建立零部件研发、生产、供应体系,加大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三一集团与川崎合作联合开发主阀及摆阀等产品,较原有产品节能5-10%、减重30%;与力士乐联合开发平衡阀、液压锁,提升液压系统保压性能等。一批中小零部件企业也在快速发展;液压柱塞泵、柱塞马达、液压油缸、底盘总成、高强度钢材等均在省内开发成功并形成量产;中兴液压、特立液压生产的液压油缸已经完全满足省内需求并实现社会化供货,湖南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液压油缸研发、生产基地;万鑫精工、申亿五金、启泰传感开发的减速机、大规格螺栓、液压传感器等产品也实现了国产替代。二是原材料研发进展顺利。湖南支持华菱集团聚焦技术研发资源,自主研发一批彰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机械用钢,实现工程机械用钢级别及规格尺寸的全方位覆盖和批量供货。三是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围绕工程机械产业的租赁业、金融服务业、再制造业和会展业等正在兴起,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逐渐成熟完整。下一步,省工信厅等部门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程机械产业链建设。一是强化创新驱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等为契机,完善零部件配套参与的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优势企业建立细分领域的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攻克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的零部件配套技术和产品,利用现有创新平台,开发一批技术水平高、性能可靠的零部件产品并实现批量使用。积极推动工程机械配套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的跨界融合,重点突破基于5G网络的远程操控技术、重载多自由度机构运动控制技术、面向无人驾驶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核心配套企业。重点形成“一核三极多点”的产业布局,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区域主攻方向,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提升配套产业规模效应和水平,建立国际模具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立一批核心产业基地。“一核”即以长沙市为核心,重点推动长沙经开区(含汨罗飞地园区)、宁乡高新区、浏阳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涵盖基础及关键零部件、核心系统及装置、工业软件、工业设计、材料及工艺、工程机械再制造等环节的核心配套产业基地。“三极”即打造常德市、湘潭市和娄底市三个增长极,常德市重点发展车桥、底盘、油缸等工程机械重要配套产品,提升关键液压零部件产业水平;湘潭市打造隧道装备关键基础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变频电机和系统,继续加强盾体、刀盘、大型结构件等产品优势;娄底市强化液压油缸、精密铸锻件、高强高耐磨材料、重卡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等产品;支持娄底市、常德市打造国际工程机械零部件展。郴州、衡阳等地重点发展铸造件及粗加工、管件配套、结构件制造等,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三是深化主配协同,提升管理和产品质量。发挥主机厂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增强产业链协作关系。针对主配之间协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依托工程机械集群促进机构等组织管理升级和供应商评价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机和配套厂商供需对接,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供应商管理体系。以探索企业非核心的共性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的资源共享,鼓励企业间合作,实现统一配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切实推动主配企业协作和零部件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并形成省内主机企业关键零部件的合理配套半径;以共性易损件标准化为切入口,逐步建立零部件的标准体系,完善非标准件的标准化推广工作,制定二手设备再制造和交易相关标准,建立区域特色的标准体系逐步向行业推广。制定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驱动”。四是加快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设备成套商的集成作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配套产业的应用。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配套企业、机加工企业更新数字化装备或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由主机企业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控制中心、智能云服务平台等,支持工程机械零配件行业开展协同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建立柔性、快速响应、定制化生产模式,积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鼓励电气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件等配套企业,围绕无人操控、远程监控、故障预警、远程故障诊断、自动控制等领域在机械工程整机产品中的应用,开发与智能工程机械适配的配套产品。五是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国际市场开拓。发挥促进机构、主机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国际工程机械零配件展示平台、海外服务平台,重点打造“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和“国际工程机械零部件展”。支持配套企业的海外交流和技术合作,积极吸纳世界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进国际化突破。支持省内龙头企业设立国际产品标准中心和行业技术标准中心,推动技术、标准、服务、品牌“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知名集群建立对标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集群治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对接,推动建立工程机械配套产品检测结果互认机制,促进我省配套产品“走出去”。
三、加强后市场建设,促进二手机流通。2020年省商务厅和省工信厅联合进行促进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流通的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2021年3月4日,受何报翔副省长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陈献春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流通等有关问题。会议认为,鼓励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流通,是湖南自贸试验区11项全国首创改革试点事项之一,国际市场有需求,省内企业有期待,对湖南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一是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原则,就是坚持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的原则,加强省直各有关部门和长株潭三市的协同配合,以长沙市为主体,联动株洲市和湘潭市共同发力,形成长株潭一体协调推动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的整体合力。二是健全了工作机制。明确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下设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专项工作组。专项工作组由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长沙海关、省税务局、长沙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参加。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要求各有关单位根据《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工作责任清单》确定的职责分工和时限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积极培育出口平台企业、完善出口质量标准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四是限时完成任务。省商务厅拟于近期召开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分解落实责任清单,力争我使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年内取得进展。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二手工程机械出口能够取得符合条件的退税凭证的,可以按规定办理出口退税。但由于二手工程机械回收行业的特殊情况,企业从个体户手中回收二手工程机械时,难以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导致不符合办理出口退税的条件。针对二手工程机械的出口退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已多次到有关企业开展相关专题调研,探讨解决方案,并书面向国家税务总局汇报。同时积极加强与省财政厅、长沙海关的沟通联系,形成部门合力。由于该问题涉及对增值税税制的调整,该局已向省政府建议,由省财政厅牵头,省税务局、长沙海关及有关部门配合,向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汇报,尽快解决二手设备出口退税政策问题。
下一步,全省工信、发改、教育、人社、税务等部门将通力合作,共同为工程机械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三个高地”建设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感谢您对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5月25日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