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1〕151号
陈晓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府牵头,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若干意见》、《湖南省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湖南省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信易贷融资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实施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增加小微贷款占比、首贷和无还本续贷,提高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等方面举措,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与金融机构联合建立2000亿元稳投资专项,支持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创设“潇湘财银贷”,在51个扶贫开发县和10个湘赣边区县,与14家合作银行建立省县两级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园区工业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支持,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放信用贷款60260万元。目前实施范围已经扩大至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88个县市区,下一步将在全省范围推开。
二是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4321”代偿补偿机制,健全再担保体系,完善资本补充、保费补贴政策,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守“支农支小支新、主责主业主场”定位,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主体。近3年共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19543万元支持52家/次担保公司,引导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贷款担保。目前全省共有融资担保机构124家(含1家再担保机构),2020年新增担保额1002.33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106.2%,担保及再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116.52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96.78%;其中,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金额295.3亿元。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设立1亿元规模的政府风险补偿金,10家银行、12家担保公司、2家出口信保公司共同推进,提供无需抵押的担保服务、订单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每年提供优惠便利融资超30亿元。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组织开展金融稳企业保就业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暖春行动”、“百行进万企”、金融机构进园区帮企业、制造强省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向企业宣讲政策、推送融资产品,2020年累计为金融机构推送或对接企业4万余家,促成近600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授信3000多亿元,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汇编金融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产品手册、项目手册,涵盖全省28家银行机构的208个产品、530个项目单位,并加强推送。建立产融合作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制度,2018-2020年共发布3批2681家“白名单”企业,精准推介融资需求,引导省内各金融机构对“白名单”企业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中小微企业和28家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切实降低征信成本。截至2020年底,已注册信用贷款申报企业942家,发布贷款需求1042笔50.59亿元,已完成授信535笔17.04亿元。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强战略合作、信息互通、项目互接和工作互动。建设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湘企融”,加快推进21个部门涉企数据归集,融合20多家银行普惠金融产品和政府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首贷、续贷、转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常态化服务,并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级、自动匹配推荐金融产品等服务,联合省股交所提供融资对接、培训辅导、在线估值、股权体验等直接融资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二、关于加快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3+3+2”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装配式建筑等一批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农业机械、生态绿色食品、高端纺织服装、特色轻工等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发挥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二是打造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平台。开展“135”工程和园区调区扩区工作,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引导初创期小微企业聚集发展。83家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入驻企业8415家,其中小微企业7412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重点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制造强省等专项资金支持县域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孵化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抱团发展。
三是分行业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先后发布湖南省新型显示器件、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新型合金、先进陶瓷材料等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等三年行动计划,正在抓紧编制各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分行业分领域制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三、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我省构建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成由1个省枢纽平台、14个市州窗口平台、2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104个县级窗口平台组成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发布创业、信息、管理、法律、人才、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服务需求,服务机构发布服务产品,双方线上对接,同时平台组织举办各类服务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协同化,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公共服务。目前,平台注册企业已达15.8万户,注册服务机构9597家,发布服务项目2.97万条,组织服务活动1.21万次。针对中小企业外贸服务需求,设立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59个,由具备一定资质和外贸能力的公司申报承办、派出具备报关资质和外贸实操能力的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指导和全流程外贸综合服务,截止2020年底我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6800家,较2015年实现了翻番。
四、关于降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大力引导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云计算具有部署快捷、成本低、无需维护、随时随地可使用、云平台技术和安全防护实力雄厚等优点,十分符合中小企业需求。从2018年开始,我省启动中小企业“上云”行动,引导中小企业将业务系统向云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平台”)迁移,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服务对接、典型案例推广等活动,大幅普及“上云上平台”知识,到2020年共推动30余万户中小企业“上云”、1万余户中小企业“上平台”。今年启动中小企业深化“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三年行动,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是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APP培育、超高清视频产业、5G应用、区块链产业等发展规划,建成国家级智能网联车测试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等重大平台,举办世界计算机大会、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长沙网络安全暨智能制造大会,加快我省数字产业布局,聚集数字产业资源。一方面,加快培育省内本土云平台和云服务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2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9个,钢铁、轨道交通、机械、株洲服装、浏阳花炮、醴陵陶瓷、邵东小五金、包装、检测等多个行业已建有云平台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阿里、用友、金蝶、华为、腾讯、京东、百度、三大运营商等国内大型云服务机构,文思海辉、万兴科技、奇安信等超过50家知名软件企业在我省设立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赋能我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交通、安防、教育等领域加速落地,到2020年底全省人工智能与主营业务相结合的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全省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42家,总机架数达10.48万个,大数据应用涵盖农业、采矿、制造、通信、电力、金融、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全省工业APP达1.8万个,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服务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中小企业促进工作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提升工作实效,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5月18日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