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77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21-06811819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1-06-07 17:02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77号建议的答复

湘工信建议函〔2021161

尹峰等四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

    一是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文件。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若干意见》(湘金监发〔201976号)、《湖南省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长银发〔202053号)、《湖南省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长银发〔202019号)、《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信易贷融资工作的通知》(湘发改财信〔2020944号)等系列文件,提出了从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增加小微贷款占比、首贷以及无还本续贷,提高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等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举措,要求各银行机构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杠杆调节作用,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

    二是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2020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湖南银保监局等单位通过开展金融稳企业保就业系列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暖春行动百行进万企、金融机构进园区帮企业等活动,分行业、分企业、分市州组织开展专场对接,向企业宣讲政策、推送融资产品,推动我省金融资源直达企业一线。到12月末,各部门通过企业名单推送、融资对接洽谈会等方式累计为金融机构推送或对接企业4万余家,促成近600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授信3000多亿元。这批对接或签约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

    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近年来,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为主要抓手,推动财政与金融协调联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建立“4321”代偿补偿机制,健全再担保体系,完善资本补充、保费补贴政策,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守支农支小支新、主责主业主场定位,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三农主体。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融资担保机构124家,担保及再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116.52亿元。全省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机构共有55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州。创设潇湘财银贷,在51个扶贫开发县和10个湘赣边区县,与14家合作银行建立省县两级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园区工业企业、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20年底,累计向27个市县的174家园区工业企业投放贷款60260万元。目前,已将实施范围扩大至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88个县。

    四是建立政府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强化政银企合作,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省工信厅牵头,联合省直有关单位合力建设了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湘企融),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融资服务。目前,湘企融平台已与21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汇集涉及数据超过1.3亿条,联合发布相关政策2800余条,并于20201124日基本建成上线。其中,省中小企业续贷受理中心(窗口平台)累计受理续贷业务申请480笔,放款20.54亿元,续贷395.6亿元。湘企融致力于全面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需求,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首贷、续贷、转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服务,实现了企业和政策、企业和融资产品的精准匹配,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搭建沟通桥梁。20183月,省工信厅联合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率先在全国发布了《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制度》(白名单制度),每年定期发布一次白名单企业名单。通过整合市监、环保、司法、税务等大数据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在降低银行尽调成本的同时,确保入选的优质企业享受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银企精准对接。三年来,已累计发布3批次2681家次白名单企业,推动各银行金融机构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取得较好工作实效。

    五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深入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支持中小企业上市,推动新三板企业申报精选层。推进四板市场改革发展,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引导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再融资,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支持加强对股权、债权等各类融资工具的研究和推介,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认真做好直接融资补助专项资金审核工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省发改委与金融机构联合建立2000亿元稳投资专项。对符合企业债券发行条件的中小企业,支持申报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项目收益预期好的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鼓励发行项目收益债券。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项目库,加大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绿色债券等工具进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六是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省人社厅积极落实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政策措施,放宽担保条件、优化经办流程,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占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总量的比例稳步提升。

    二、关于加快改善中小微企业成长环境

    一是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省委重要文件、主要领导讲话文稿都体现了领导对中小微企业的高度关怀。如《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包联机制和政企沟通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降低税费负担、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增强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构架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6方面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达哲书记在2020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特别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跟踪问效,落实好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要加强精准帮扶,既雪中送炭,又扶上马、送一程。达哲书记在2021年初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专门指出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着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要处理好抓大与保小的关系,既做强大企业,突出发挥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又呵护好小企业,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营造大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氛围。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省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落实<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部门责任分工方案》等政策文件;出台地方标准《一件事一件办服务规范》,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和并行一站式服务等;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政策红利全面释放;将营商环境评价范围延伸至部分县市区,设置评价指标20个,涵盖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全部指标,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调查,强化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计入对各市州的年度绩效考核;下一步计划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活动。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三是减税降费。省财政厅将落实减税降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实,最大限度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改善中小微企业成长环境。在中央授权范围内按50%顶格标准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顶格扣减重点群体就业创业5项税费。在全国率先梳理发布《支持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出台支持受困企业渡过难关、鼓励降低企业房租、减轻企业费金负担、优化纳税缴费服务等四大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率先在全国复工复产。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超过560亿元, 真金白银减轻了企业负担。着力支持稳岗就业和民生保障,支持出台稳企稳岗稳就业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方位优化就业服务。严格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和动态更新,并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接受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全面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目前我省执收的16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11项全部为中央设立。根据财政部部署要求,加大对收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乱收费、各种摊派等问题,是否落实收费基金目录清单一张网和投诉举报查处制度,确保收费政策清理规范落实落地。

    四是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省自然资源厅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建设,保障其合理用地需求。2021年,省级将预先安排部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用于保障未纳入国家保障范围的非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需求。报省级审批的非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项目,由省级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对承诺领取批文后半年内供地的项目优先配置计划。在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实行超常规支持政策,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合理用地需求。项目用地符合规划修改条件的,允许依法组织修改、调整规划。在不突破现行规划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的,由所在地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出具书面承诺,将有关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可作为用地审批的依据;符合城乡规划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内的地块,可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审批,为我省中小微企业项目提供了规划要素支持。灵活用地供应方式,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并存等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向中小企业供应土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五是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按照工信部的统一部署,2021年,省工信厅将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已经制定评估方案,将会适时启动。

    三、关于着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信厅、省财政厅于2017年联合制定了《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湘经信中小发展〔2017274号),明确到2020年全省培育1000家左右的小巨人企业;20212月又印发了《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湘工信中小发展〔202127号)。已培育认定四批共101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小巨人企业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共22个,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个。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补助、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方式,共同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确保每年重点培育3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稳步壮大小巨人企业群体。各市州也建立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机制,建立从市州、省到国家的三级培育机制。

    二是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从2018年开始组织创客中国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得省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将优胜项目优先列入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培育,并作为企业帮扶、上云上平台等重点服务对象;组织企业与合作银行、投融资机构、省核心服务机构、大型企业等进行对接。三年共吸引6000多个参赛项目,2020年报名参赛企业数量增长超过20%40%的参赛项目参与工业四基90%的参赛项目涵盖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其中,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已完成A轮融资1亿元,并计划10月份启动B轮融资,争取2022年申报科创板。创客中国已成为我省最具影响力的双创赛事。

    三是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省科技厅探索制定符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特点的科技计划项目。着力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科技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国家级、省级孵化载体,通过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20年吸引2321个企业项目报名参赛,报名数较上届增加54%,与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天津大学中西部校友创新创业专业赛,省赛获奖比例由2019年的12%提高到16%2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34个项目获全国优秀企业奖,获奖数居全国第5名、中部第1名;达成15.33亿元融资,其中17家企业获得2.23亿元创业投资、172家企业获得13.1亿银行授信贷款。

四是搭建创新研发平台。省发改委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020年,新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达到59家;申报了衡阳高新区等3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增批复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3个,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创新平台。

    四、关于不断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生态。省工信厅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构建了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骨架,以中小企业双创基地为载体,以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生态。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成由1个省枢纽平台、14个市州窗口平台、2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和104个县级窗口平台组成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认定了83家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316家省级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2个。目前,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已达14.45万户,注册服务机构9351家,发布服务项目2.53万条,组织服务活动1.08万次。

    二是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省工信厅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全省每年实施10项招标培训项目,组织服务机构实施100项左右重点培训项目,十三五期间共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1 万余人次。组织实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举办清华班、北大班,共培训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850人次。

    培养技能人才。省发改委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实训基地与中小企业签订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协议,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职业技能人才鉴定和技能实训等。支持11个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公共实训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撑。出台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政策。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19个试点县吸纳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9.97万人。

    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省科技厅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鼓励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入驻潇湘要素大市场网络体系,整合各类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税务、技术成果转移、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启动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提供企业所需、派者所长的科技创新服务。

    五是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2020年,省统计局着力加强和创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了全省中小企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确定了按季统计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总量、结构等主要指标的方法,并先后完成了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为客观把握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科学管理和指导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统计信息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把你们的建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全省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

    感谢你们对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519

    联系单位: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处

    联系电话:0731-88955420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77号建议的答复

1991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