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现较快增长,增速继续领先全省GDP增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及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但客观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还存在增速放缓、规模偏小、盈利下降、布局欠合理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湖南应积极谋划、顺势而为,发挥比较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确保为全省经济提供持续有力的新兴增长动力。
一、总体发展概况
(一)单位数量稳步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3097家,比上年底净增532家,总数为2011年底的1.56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30家,占68.8%;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305家,占9.8%。分地区看,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常德市的企业数均在200家以上,6市企业合计1989家,占全省的64.2%。
(二)经济规模逐年壮大。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88.3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1.4%,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14年,工业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03.83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97.3%,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8.6%,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11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三)增长速度保持领先。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但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别回落17.4个和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0%,高于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呈回落走势,但仍一直领先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长水平。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分别快18.3个、9.3个、3.1个和4.2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重点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177.24亿元,总量前四位的产业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3165.77亿元,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1.1%;新材料产业2837.87亿元,占27.9%;节能环保产业1441.79亿元,占14.2%;信息产业1329.91亿元,占13.1%。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实现利润430.99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141.46亿元)、新材料产业(82.85亿元)和节能环保产业(67.76亿元)利润规模居前三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3%,其中,文化创意产业(9.67%)、生物产业(6.17%)和节能环保产业(4.70%)盈利能力居前三位。从增加值总量看,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四个产业总量均在400亿元以上,分别为1007.95亿元、755.61亿元、434.08亿元和420.45亿元;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其增加值总量在200亿元左右及以下水平。
表1 2014年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
|||||
产业分类 |
营业收入 |
|
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增加值 |
(亿元) |
占比(%) |
(亿元) |
(亿元) |
||
全省合计 |
10177.24 |
100 |
430.99 |
4.23 |
3088.39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3165.77 |
31.1 |
141.46 |
4.47 |
1007.95 |
新材料产业 |
2837.87 |
27.9 |
82.85 |
2.92 |
755.61 |
节能环保产业 |
1441.79 |
14.2 |
67.76 |
4.7 |
420.45 |
信息产业 |
1329.91 |
13.1 |
59.92 |
4.51 |
434.08 |
生物产业 |
671.5 |
6.6 |
41.43 |
6.17 |
213.44 |
新能源产业 |
580.37 |
5.7 |
24 |
4.14 |
190.8 |
文化创意产业 |
312.65 |
3.1 |
30.24 |
9.67 |
125.31 |
注:由于部分产业分类有交叉,表中七大产业合计数大于全省数。 |
(二)重点领域特色鲜明。经过几年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都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的重点发展领域。1.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及整车新品、高端轨道装备是该产业的主要发展领域。2014年,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39.57亿元,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54.9%;新能源汽车等整车新品及关键部件行业营业收入598.33亿元,占18.9%;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行业营业收入487.37亿元,占15.4%。2.新材料产业。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该产业的主要发展领域。金属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1493.95亿元,占新材料产业的52.6%;化工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789.65亿元,占27.7%。3.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节能产业是该产业主要发展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03.57亿元,占节能环保产业的48.8%;节能产业营业收入703.57亿元,占41.3%。4.信息产业。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是该产业主要发展领域。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行业营业收入1158.67亿元,占信息产业的87.1%;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行业营业收入78.00亿元。5.生物产业。现代中药、化学药、粮油作物育种是该产业的主要发展领域。现代中药行业营业收入为208.64亿元,占生物产业的31.1%;化学药行业营业收入166.01亿元,占24.7%;粮油作物育种营业收入90.29亿元,占13.4%。6.新能源产业。智能电网及其关键装备、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和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主要发展领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5.78亿元、144.05亿元和108.75亿元,合计占新能源产业的80.7%。7.文化创意产业。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和数字出版是该产业的主要发展领域。创意设计行业营业收入158.12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50.6%;数字媒体和数字出版行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1.96亿元和71.00亿元,占比分别为26.2%和22.7%。
表2 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经济规模 |
|||
产业重点领域分类 |
营业收入 |
|
增加值 |
(亿元) |
占比(%) |
(亿元) |
|
总计 |
10177.24 |
100 |
3088.39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3165.77 |
100 |
1007.95 |
#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
1739.57 |
54.9 |
524.05 |
新能源汽车等整车新品及关键部件 |
598.33 |
18.9 |
184.04 |
高端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 |
487.37 |
15.4 |
188.62 |
大型冶金矿山设备 |
197.73 |
6.2 |
60.59 |
航空航天装备及服务 |
81.77 |
2.6 |
30.37 |
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
32.71 |
1 |
11.21 |
高档数控装备 |
28.3 |
0.9 |
9.07 |
新材料产业 |
2837.87 |
100 |
755.61 |
#金属新材料 |
1493.95 |
52.6 |
391.51 |
化工新材料 |
786.65 |
27.7 |
199.3 |
先进储能材料 |
242.69 |
8.6 |
69.42 |
先进复合材料 |
216.78 |
7.6 |
61.49 |
先进硬质材料 |
93.77 |
3.3 |
31.51 |
其他新材料 |
4.02 |
0.1 |
2.39 |
节能环保产业 |
1441.79 |
100 |
420.45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
703.57 |
48.8 |
196.32 |
节能产业 |
594.86 |
41.3 |
183.63 |
环境治理产业 |
143.37 |
9.9 |
40.51 |
信息产业 |
1329.91 |
100 |
434.08 |
#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 |
1158.67 |
87.1 |
364.61 |
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 |
78 |
5.9 |
33.8 |
软件和集成电路 |
63.94 |
4.8 |
23.09 |
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 |
19.56 |
1.5 |
8.41 |
信息服务外包 |
6.83 |
0.5 |
3.2 |
物联网和物流信息服务 |
2.87 |
0.2 |
0.97 |
网络信息安全 |
0.05 |
0 |
0.02 |
生物产业 |
671.5 |
100 |
213.44 |
#现代中药 |
208.64 |
31.1 |
75.08 |
化学药 |
166.01 |
24.7 |
55.79 |
粮油作物育种 |
90.29 |
13.4 |
23.61 |
畜禽水产育种 |
59.18 |
8.8 |
17.85 |
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 |
42.26 |
6.3 |
12.76 |
特色品种育种 |
40.35 |
6 |
11.17 |
经济作物 |
28.36 |
4.2 |
7.3 |
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
18.7 |
2.8 |
5.04 |
生物制品 |
17.71 |
2.6 |
4.85 |
新能源产业 |
580.37 |
100 |
190.8 |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装备 |
215.78 |
37.2 |
67.84 |
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 |
144.05 |
24.8 |
38.56 |
太阳能综合利用 |
108.75 |
18.7 |
38.94 |
核能发电及辅助装备制造 |
51.24 |
8.8 |
28.27 |
生物质能源装备 |
44.57 |
7.7 |
12.34 |
地热能及其他新能源 |
15.99 |
2.8 |
4.85 |
文化创意产业 |
312.65 |
100 |
125.31 |
#创意设计 |
158.12 |
50.6 |
57.77 |
数字媒体 |
81.96 |
26.2 |
42.86 |
数字出版 |
71 |
22.7 |
23.9 |
动漫游戏 |
1.58 |
0.5 |
0.78 |
三、产业增长情况
(一)七大产业营业收入及增加值均实现增长。从营业收入增长情况看,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且七大产业均实现增长。其中,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了27.4%,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的增速处在12.5%—14.7%的区间。从利润增长情况看,由于工程机械等行业景气下降,增速分化现象比较突出。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9%,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25.1%,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分别下降9.8%和5.4%;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利润实现个位数增速。从增加值增长情况看,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7.8%、18.2%和17.2%;生物产业(14.3%)和文化创意产业(11.6%)增幅均保持了两位数水平;新能源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速偏低,仅为9.4%和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3 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
|||
产业分类 |
产业分类 |
利润总额同比 |
增加值同比 |
增长(%) |
增长(%) |
增长(%) |
|
全省合计 |
11.1 |
-10.9 |
13.7 |
#信息产业 |
27.4 |
-9.8 |
27.8 |
新材料产业 |
14.7 |
0.9 |
18.2 |
文化创意产业 |
14.5 |
5.2 |
11.6 |
节能环保产业 |
13.5 |
-5.4 |
17.2 |
生物产业 |
12.5 |
5.8 |
14.3 |
新能源产业 |
6.2 |
6.7 |
9.4 |
先进装备制造业 |
2.6 |
-25.1 |
5.7 |
(二)各市州增长趋向分化。从营业收入看,全省14个市州中,有12个市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有5个市州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郴州市增长17.9%,永州市增长16.2%,株洲市增长14.9%,长沙市增长11.5%,娄底市增长11.2%;常德市和张家界市较上年略有下降。从利润看, 5个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实现增长或基本持平。其中,株洲市增长21.4%,郴州市增长13.2%,湘西州增长10.0%,邵阳市和张家界市利润同比基本持平。从增加值看,有11个市州增加值增速高于10%,有5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郴州市(18.2%)、株洲市(16.1%)和娄底市(15.1%)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表4 2014年各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
|||
市州 |
营业收入同比 |
利润总额同比 |
增加值同比 |
增长(%) |
增长(%) |
增长(%) |
|
全省合计 |
11.1 |
-10.9 |
13.7 |
#长沙市 |
11.5 |
-21 |
13.5 |
株洲市 |
14.9 |
21.4 |
16.1 |
湘潭市 |
8.8 |
-15.6 |
12.7 |
衡阳市 |
9.2 |
-17.9 |
10 |
邵阳市 |
7.9 |
0.6 |
11.5 |
岳阳市 |
10.6 |
-12.6 |
14.9 |
常德市 |
-2.7 |
-24.4 |
7.9 |
张家界市 |
-4.1 |
0.2 |
6.5 |
益阳市 |
9.9 |
-3 |
12.2 |
郴州市 |
17.9 |
13.2 |
18.2 |
永州市 |
16.2 |
-7.2 |
13.8 |
怀化市 |
8 |
-19.3 |
11.4 |
娄底市 |
11.2 |
-11.3 |
15.1 |
湘西州 |
3 |
10 |
5.1 |
四、区域发展情况
(一)经济相对发达市州产业规模领先。2014年,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郴州市和衡阳市6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超过800亿元,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8.0%以上,6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省的83.4%。其中,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3804.37亿元,占全省的37.4%;岳阳市1084.04亿元,占10.7%;株洲市949.65亿元,占9.3%,居各市州前三位。从盈利能力看,张家界市、常德市、株洲市、湘西州、邵阳市、益阳市、长沙市和郴州市等8个市州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张家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13%(产业规模最小),常德市为7.37%,株洲市为6.99%,居前三位。从增加值看,长沙市、株洲市、郴州市、湘潭市和岳阳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居前5位,分别为1129.15亿元、356.86亿元、303.38亿元、302.41亿元和274.41亿元,合计占全省的76.6%。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湘潭市、株洲市、郴州市、长沙市、岳阳市、衡阳市和益阳市比重均超过10%。其中,湘潭市为19.3%,株洲市为16.5%,郴州市为16.2%,长沙市为15.5%。
表5 2014年各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
||||||
市州 |
营业收入 |
|
利润总额(亿元)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增加值 |
|
(亿元) |
占全省比重(%) |
(亿元) |
占GDP比重(%) |
|||
全省合计 |
10177.24 |
100 |
430.99 |
4.23 |
3088.39 |
11.4 |
#长沙市 |
3804.37 |
37.4 |
172 |
4.52 |
1129.15 |
15.5 |
株洲市 |
949.65 |
9.3 |
66.34 |
6.99 |
356.86 |
16.5 |
湘潭市 |
918.74 |
9 |
20.92 |
2.28 |
302.41 |
19.3 |
衡阳市 |
827.14 |
8.1 |
23.1 |
2.79 |
245.03 |
10.2 |
邵阳市 |
264.85 |
2.6 |
13.13 |
4.96 |
82.41 |
6.5 |
岳阳市 |
1084.04 |
10.7 |
25.13 |
2.32 |
274.41 |
10.3 |
常德市 |
322.16 |
3.2 |
23.76 |
7.37 |
83.92 |
3.3 |
张家界市 |
16.54 |
0.2 |
1.34 |
8.13 |
6.43 |
1.6 |
益阳市 |
395.76 |
3.9 |
19.58 |
4.95 |
127.99 |
10.2 |
郴州市 |
902.24 |
8.9 |
40.68 |
4.51 |
303.38 |
16.2 |
永州市 |
151.21 |
1.5 |
5.99 |
3.96 |
44.12 |
3.4 |
怀化市 |
132.88 |
1.3 |
3.16 |
2.38 |
43.21 |
3.7 |
娄底市 |
362.22 |
3.6 |
13.53 |
3.73 |
81.55 |
6.7 |
湘西州 |
45.45 |
0.4 |
2.33 |
5.14 |
16.09 |
3.5 |
(二)“环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2014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8664.07亿元,占全省的85.1%;实现利润总额364.35亿元,占全省的84.5%;实现增加值2601.33亿元,占全省的84.2%。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分别为5672.75亿元、259.26亿元和177.42亿元,占全省比重均超过55%,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湘南地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营业规模基本相当,其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880.60亿元和1801.96亿元。湘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湘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为821.94亿元,在几大经济区域中规模总量最小。从盈利能力看,“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最高,为4.57%;“环长株潭”城市群为4.21%,大湘西地区为4.07%,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3.80%,湘南地区为3.71%。
表6 2014年全省主要经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
|||||
经济区域 |
营业收入 |
|
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利润率(%) |
增加值 |
占比(%) |
|||||
长株潭城市群 |
5672.75 |
55.7 |
259.26 |
4.57 |
1788.42 |
环长株潭城市群 |
8664.07 |
85.1 |
364.35 |
4.21 |
2601.33 |
湘南地区 |
1880.6 |
18.5 |
69.77 |
3.71 |
592.53 |
大湘西地区 |
821.94 |
8.1 |
33.49 |
4.07 |
229.7 |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
1801.96 |
17.7 |
68.47 |
3.8 |
486.33 |
注: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环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怀化、张家界、邵阳和娄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岳阳、常德和益阳。 |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近四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由2011年30%左右的水平,下滑至近两年的13%左右。虽然增速仍领先于全省经济平均水平,但优势明显缩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二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目前,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刚突破3千亿元,占GDP比重为11.4%,这与“十二五”期末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规模效益还不够突出。三是重点产业运营难度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作为两个规模最大的产业,其利润增长与盈利能力都不理想。2014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四分之一;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2.92%,不仅明显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水平,也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四是产业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均在700亿元以下,这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仅15.4%,而其他四大产业占比近85%。大湘西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全省有7个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在7%以下,其中,常德市、张家界市、永州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5个市州的比重均在4%以下。
(二)几点建议
1.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重点领域突破。围绕七大产业领域的关键和核心技术难题,集中各类创新资源,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两型”技术推广应用,整体推进传统产业“两型”化进程。强化产业布局和顶层设计,避免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内耗”和产业布局上的“雷同”。实施重点领域重点突破战略,进一步做强先进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主导产业,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规模化步伐,突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尽快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总量,提升综合竞争力。
2.努力完善配套协作,提高集约集聚水平。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配套上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发展载体。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重点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产业的配套能力,尤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端工程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配套体系的培育支持,一方面加大力度推动自主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引资善于吸收利用,加快重点产业的本土配套率。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规划,从区域实际出发制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体系。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打造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产业分工体系,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散、乱、小、弱”的问题。
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占领市场竞争高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推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立健全区域内产、学、研、政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涌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和上市速度,提高新产品产值比率。扩大创新溢出效应,通过创新驱动,让更多的基础产业、产品成为附加值高、在市场中具发言权的高端产品。坚持创新引领作用,顺应发达国家研发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坚持引进与创新并举,集中力量攻关,尽快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催生新产业的重大产品上取得突破性创新,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点和新业态,抢占未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制高点。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在政策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一是要鼓励引导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重点,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向国家申报各类科学计划项目。在政府财政中设立专项配套资金,对创新项目给予支持。二是要强化人力支撑。重点发挥本土领军人才作用,促进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高端嫁接,支持高校、技校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加大融资支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支持成长性好、偿付能力强的企业发债券和中长期票据等。四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和检查评比,清理废止不合理收费性文件,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执法环境,切实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①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湘发〔2010〕14号)精神,将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列为湖南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涵盖范围与国家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差异。
②根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统计数据采集实施办法(试行)》(湘推新工办〔2011〕3号)精神,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申报认定的方式进行确认。
[来源: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