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抓落实 继往开来谋发展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1年01月21日 08:19
【字体: 大 中 小】
——2011年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工业增长目标:力争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省5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13.5%,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4%。
——“四千工程”目标: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及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铅、锌、锡、锑等)4个子产业过千亿,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华菱集团迈上千亿台阶。
——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力争完成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18%以上。
——信息化发展目标:力争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0.5,“1+11”两化融合试验区格局全面形成,试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市场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策落实和协调服务要有新举措
一要在把握政策中抢抓发展机遇。要重视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衔接,争取一批成长性强、带动力强的项目进入国家资金扶持笼子。支持企业用好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重大装备进口核心零部件免税等财税政策。抓紧落实省部共建重大事项,推进省部共建深化互动。要重视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新变化。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推动银企合作对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要重视国家扩内需战略带来的新空间。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措施,引导企业围绕消费需求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支持企业参与节能汽车推广和建材下乡试点。
二要在深化企业服务中拓展发展空间。连续两年的“企业服务年”活动,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在外部形势逐渐好转的背景下,我们要将这项工作转入常态、一以贯之。要加强运行监测,建立“四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调度分析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经济形势研判,抓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深度研究,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化解市场风险。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针对性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问题。充分发挥行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指导企业挖掘生产潜力、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推动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利益。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产业对接领域,扩大产业对接成果。着力扶持装备制造、烟花爆竹、陶瓷等出口拳头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内外开发资源、并购企业、收购品牌、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积极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
三要在突出调煤保电中强化发展保障。要健全煤炭储备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煤炭储备制度及管理办法,将煤炭的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战略纳入制度化轨道。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支持电厂收购、兼并、经营煤矿,增强电厂的煤炭储备能力。要坚持两手抓煤炭调运。既要多措并举增加省内供给,推动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壮大骨干煤炭企业,支持重点骨干矿区建设,确保省内电煤40%的份额不下降;又要千方百计抓好外省煤调运,加强与山西、河南、贵州等主要产煤省的沟通协调,积极开辟陕西、内蒙、云南等地的新煤源,探索利用长江运输和海上运输等新途径,拓宽运输渠道。要规范能源运行秩序。抓好电力、煤炭行业管理,加大外购电力度,抓好成品油和天然气供应协调工作,强化坑口电厂所在地区电煤供应的责任,进一步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二)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要有新突破
一要以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突出技术改造重点。装备制造业重点要提高整机制造能力,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原材料工业重点要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消费品工业重点要优化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提高附加值。要优化技改投资结构。着力提高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制造业投资占技改投资比重。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发挥技改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技改领域。要提升技改投资管理效率。建设网上技改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信息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实行集中支持和滚动支持。
二要以关键技术攻关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加强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重点支持实施10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力争突破10项共性关键技术。要抓好政策配套和活动组织。加强协调,尽快制定实施有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引导资金管理、进出口扶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协调和组织举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调度会、人才和智力支撑服务活动及人才培训、银企对接洽谈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大会、拟上市企业工作座谈会等5大主题活动。专题研究部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重点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重点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三大平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继续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启动创新型工业企业认定工作,开展省级示范企业认定,抓好国家级示范企业推荐申报工作;抓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启动省级示范基地认定工作。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富士康长沙及衡阳生产研发基地、红太阳光电城、蓝思科技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计算机、网络设备及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务,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发展应用电子产业,开展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研发推广,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以项目建设助推工业转型升级。要加强项目管理。抓好项目库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四千工程”项目库。2011年,要从项目库筛选200个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项目和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作为主攻重点,集中力量推进。要加强资金引导。对确定的重点项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70%以上的省技改资金倾斜支持,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资金以及其他重大专项计划优先推荐申报,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要加快重点项目推进。突出支持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电工钢、广汽菲亚特乘用车、比亚迪汽车、北汽福田20万台中重卡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年中,要召开项目汇报会专门调度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情况,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三)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要有新气象
一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调整中小企业“小巨人”计划,充实完善“小巨人”计划企业项目库,新增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创业计划”,建立初创企业项目库,加强创业引导扶持,提高创业成功率。支持利用关停企业场地、设施和依托园区、产业集群建设创业基地,开展国家创业基地创建。
二要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以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为主线,推动形成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认定一批核心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推动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发展,鼓励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机构开展中小企业投资,支持中小企业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和银河培训工程,引导企业广泛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引导中小企业退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全面推动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品牌整合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信息化建设要有新进展
一要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加快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载体,打造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重点提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3大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为全省乃至全国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探索经验。以省级工业园区为载体,创建1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重点建设数字化生产制造基地、生产性服务园区、移动电子商务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要全力推进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以推广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专业信息化平台为切入点,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深入应用。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煤炭、造纸等11个传统行业为重点,广泛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技术实力和管控能力。要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开展全省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机制,制定并推行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等级标准。深入开展信息化培训活动,促进信息化成果共享。着眼工业领域网络信息安全,积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二要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要着力促进信息化支撑能力的快速提升。重点推进软件产业基地国际通信基础设施、湖南超级计算机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试验与应用创新基地、呼叫中心、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着力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抓紧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以智能交通、数字医疗、现代物流为突破点,推动物联网成熟技术的示范应用,扩大物联网应用市场。要着力抢占移动电子和信息网络经济新高地。支持长沙高新区建设国家级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探索成立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联盟,扎实推进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试点工作。要着力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电网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支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加快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构建“三农”综合信息平台。
(五)推进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要有新成效
一要强化工业节能降耗。要把好新上项目能耗准入关。建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要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管理。深入开展千家企业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深化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能源管理师制度试点。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突出抓好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要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继续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加大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节能技术、工艺推广应用,推广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二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在有色、冶金、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加强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抓好中联、三一、湘电集团和浏阳再制造产业园等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促进全省再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立全省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和督促湘钢、株冶、泰格林纸等企业开展“两型”企业试点示范。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修订《湖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管理实施细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实施柿竹园、水口山等一批企业尾矿循环利用项目。
三要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按照国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完成国家和省里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慎用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通过运用差别电价、环境执法、质量监督等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落后产能中的能耗高、污染重、质量差的问题。发挥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作用,引导不符合环保、安全条件的小企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