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的发展新局面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1月26日 00:00 【字体: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经济总量

    2012年迈上2万亿台阶,

    2015年达到2.9万亿元,

    年均增长1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比2010年翻一番,

    迈上4000亿台阶,

    达4008.1亿元,

    年均增长16.4%

    城乡居民收入

    分别达

    28838元、10993元,

    年均分别增长7.9%、10%

    规模工业增加值

    达1.1万亿元,

    其中,省级以上产业园区

    规模工业增加值

    占全省61.5%,

    五年提高23.8个百分点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均增长17%以上,

    高技术产业

    年均增长26.3%

    5年完成

    基础设施投资2.2万亿元,

    城镇化率提高7.59个百分点,

    达到50.89%

    累计投入

    财政民生资金

    1.54万亿元

    实施

    扶贫攻坚项目

    5.9万个,

    减少贫困人口

    541万

      回顾“十二五”:湖南展现无穷力量与豪情

    1 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出台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和“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装备制造成为首个万亿产业;

    ●移动互联网产业总收入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电子信息、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8%以上;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2  构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省直管县(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有序进行;

    ●公布省本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完成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7%,向长沙市和其余市州分别下放190项、16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负面清单”,编制省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债务预算;

    ●以农信社改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抵押贷款等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深化;

    ●撤乡并村改革有序推进。

    3  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获国家批准;

    ●超级杂交稻、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高铁电传动系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南和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口岸等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湘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成功架通湖南至欧美的“空中桥梁”;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9%,实际利用内资和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6.4%、17.4%。

    4  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二阶段改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清水塘等五大区域整治效果明显;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主要江河Ⅲ类以上水质达到96.9%;

    ●近两年关闭小煤矿588座;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

    ●完成8463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671个美丽乡村。

    5  促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实施全省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

    ●出台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教育卫生人才津贴、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原民办代课教师和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民生政策;

    ●提前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

    ●全面完成101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生营养改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

    6  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支持配合省政协做好“双周协商”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

    ●率先实行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裁量权、政府服务法治化和规范性文件登记制度。

    7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

    ●实现省级行政机关政企、政资分开;

    ●建立市(州)长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和重大决策部署督查制度;

    ●网上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快。

      奋进“十三五”: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上砥砺前行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五大重点】

    ●坚持创新发展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

    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两型生态新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坚持共享发展

    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1  努力保持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开放共享、军民协同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等政策体系;

    ●在高端装备、先进储能材料、“互联网+”、大数据、节能环保、传感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项目;

    ●实施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抓好电力机车工程实验室及智能制造车间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数字芯片、智能电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现代交通和产业体系的对接与配套;

    ●促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在全省范围落地运营;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统防统治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模式。

    2  全面深化 改革开放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采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实施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购租并举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

    ●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启动事业单位公车改革;

    ●发展政府性基础设施基金,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地方金融类企业做大做强;

    ●探索建立水利、交通领域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机制;

    ●规范省属监管企业董事会建设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

    ●实施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和风险预警机制;

    ●支持建设中国(长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3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启动30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左右;

    ●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

    ●开建7条500千伏省内特高压配套线路等主电网项目;

    ●开工建设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湖南段;

    ●加快光纤高速宽带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

    ●建成长株潭城际铁路,加快长株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4 不断拓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空间

    ●以规划、交通、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为重点,以17个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高起点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努力打造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推动环洞庭湖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

    ●完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园区、口岸、会展平台功能,建设“湘粤开放合作试验区”;

    ●抓紧实施棚改三年计划,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提高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扩大市县政府对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统筹安排的自主权;

    ●深入开展扩权强县、强镇试点,推动产业项目、信贷资金、生产要素向县域倾斜。

    5  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启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

    ●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红线保护、生态补偿、责任追究、环境保护督查和环境监督执法等制度;

    ●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

    ●下大力气治理雾霾;

    ●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与合同环境服务;

    ●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合同能源管理;

    ●建立高耗能项目能评验收制度;

    ●加快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6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以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战场,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

    ●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带动社会和金融资金380亿元,实施群众增收、易地搬迁、素质提升、兜底保障、基础扶贫等“五大工程”;

    ●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

    ●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7  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增加对创业就业的财政专项补助;

    ●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健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调整机制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研究实施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合并;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人;

    ●按政策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

    ●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标准融合;

    ●沿西部边远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覆盖全部贫困县,对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给予学费补偿;

    ●支持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和高值耗材费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390元;

    ●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启动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实施县级未达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质改造,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开创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的发展新局面

766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