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发展信心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5年08月04日 08:27
【字体: 大 中 小】
——当前经济形势述评
2015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与预期目标相符的7%的增长,凸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的态势,有力地提振了各方信心。
可以预期,中国经济下半年的故事更加精彩。
这是一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50%——8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位于临界点上,中国经济延续着上半年稳中向好的态势。
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物价指数涨幅温和……上半年一系列亮点为向好预期奠定了基础。
半个月前经济发展数据甫出,出乎很多预测机构意料。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上半年7%的经济增速是对中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增长放缓所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的肯定。”《华尔街日报》网站如是评价。
彭博社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最新经济数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企稳,不少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重拾动能的姿态进入下半年。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难改“稳”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将上半年中国经济归纳为五个“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稳、农业稳和收入稳。
调速不减势,中国经济韧性十足;量增质更优,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仍在复苏的漫长通道中徘徊,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一些企业经营困难。
面对成长的烦恼、调整的阵痛、转型的沟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有效施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做好中国答卷,离不开稳增长政策的有序推进——
从推出重大工程建设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费,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今年以来一系列既顾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走向深入,“一带一路”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渐显成效,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是稳增长政策的一大亮点。
“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是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
清除市场主体的束缚和羁绊,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加速催化孕育着中国经济创新土壤,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时代已经到来。
这是一种放眼未来的深谋远虑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和把握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就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年中答卷”,下半年如何在“新”与“变”中保持积极发展态势?
保持战略定力依然至关重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
推进结构调整仍需加快步伐——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在优胜劣汰、竞争合作中增强企业活力。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说:“下半年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提高国家制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尝试融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力推进——
改革是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下半年,从国企国资改革到财税体制改革,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项改革如何发力,引人注目。
加强民生保障不能被忽视偏废——
“保民生就是守底线。下半年,要继续保持就业稳、物价稳、收入稳,在做好扶贫开发的同时,格外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联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下半年只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释放出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巨大潜力,就能凝聚起‘十三五’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向上的力量。”刘树成说。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