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1年03月30日 11:00 【字体:
     ——在衡阳市委学习中心组学习上的讲课(节选)
  省经信委主任、党组书记 谢超英
  ——当前形势及湖南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思路与部署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7000万湖湘儿女的最大梦想,莫过于加速推进四化两型、早日实现富民强省。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具体落实到我们头上的,就是要以什么样的胸襟迎接各种机遇挑战,以什么样的姿态投身四化两型建设大潮,以什么样的答卷回应组织和群众的殷切期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建言献策,都在抓紧贯彻落实。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四化两型建设中肩负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这两化的重担,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后,我们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迅速发出了“勇当四化主力军、争做两型排头兵”的总号角,明确提出了献礼建党90周年、献策省第十次党代会的总要求。因此,今天想与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如何把握好大的形势,如何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和信息化的决策部署。
  1、当前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总的来看,我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需要准确把握。
  第一个要准确把握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面临的三大挑战。(1)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有可能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全球供需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日渐浓厚,对我省工业产品出口和国际市场开拓产生新的压力。
  (2)国内产业政策约束进一步强化。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对工业发展提出了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新的发展指标或约束目标,包括我省在内的各省市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更严更高要求。
  (3)我省工业不大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观。如工业总量规模偏小,工业化水平与全国仍有较大差距;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高耗能行业比重大,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工业企业中大企业实力不强、小企业活力不足,工业产品中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少、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多;资源、能源、技术等约束明显,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每年均需大量调进,关键基础件和大型成套装备仍然依赖进口;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信息技术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两化融合贡献率还较低,等等。
  第二要准确把握的是,当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出现的四大“拐点”。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劳力供给、产业结构、生产成本、资源环境“四个新拐点”。
  (1)劳力供给拐点。随着人口红利趋弱,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日益上升。建立在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
  (2)产业转型拐点。经过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资源环境、需求结构等因素制约下,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重化工产业扩张的空间将逐渐萎缩。同时,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是我省产业发展的“短板”,如我省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仅20%,对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制约。
  (3)生产成本拐点。随着资源税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正加快告别低廉时代。这种资源的“外在成本”内在化,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迫使企业从拼资源、拼消耗转向寻求通过技术创新消化成本压力,加快转型升级。
  (4)资源环境拐点。“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过渡的时期。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工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压力前所未有。我省工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当前,工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加快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工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三要准确把握的是,“四化两型”建设中蕴藏的四大机遇。(1)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农民工的市民化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逐步促进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反过来,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也将有力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据测算,我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增加城镇人口约70万,新增消费支出约50亿元,新增投资几百亿。
  (2)农业现代化的机遇。没有新型工业化,农业人口无法从农村转移出来,也就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的大力推广,不仅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原材料,而且为发展农用机械、农业设施等装备制造业拓展了新的空间。
  (3)信息化的机遇。只有当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工业经济全部领域和环节,才能真正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将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将催生相关产业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4)“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国家鼓励长株潭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是我省发展的重大机遇。试验区改革建设已与34个国家部委开展省部合作,带来了很多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难得的政策机遇,将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发展。
  第四个要准确把握的是,湖南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周强书记、守盛省长均从我省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对我省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判断。
  (1)工业快速发展。这是工业化中期的主要特征。从前几年工业发展奠定的基础,以及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现实需求看,“十二五”期间我省工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仍将保持强劲的势头。
  (2)工业转型升级加速。这是工业化中期的普遍规律。“十一五”期间,我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表明我省产业结构正加速向高加工度、向“两型”化转型,工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3)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明显。这是工业化中期的大趋势。近年来,我省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企业向园区集聚、同类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千工程”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每年都在30%以上,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今后,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企业集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4)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作用愈发增强。随着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5)“四化”互动性增强。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和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四化之间相互融合、统筹推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2、“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部署。
  关于总体部署,2月17日省委书记周强在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作了重要指示,守盛省长、克保书记、肇雄省长在2月25日的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上也做了专门的强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这两块工作的组织者,我在这里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4位省领导的讲话精神,从解读的角度谈点个人感受。
  第一个要说明的是总体构想。
  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我们提出的构想主要是4个方面:(1)坚持什么样的主题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紧紧围绕实施“四化两型”战略。(2)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任务——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目标,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首要任务。(3)突出什么样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以大力实施“四千工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数字湖南”为主要抓手。(4)明确什么样的使命追求——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第二个要说明的是主要指标。
  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确立的大目标是GDP的增速在10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在12个百分点以上,固定投资在20个百分点以上。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经过认真概算和反复论证,提出了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的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1)规模方面:力争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5年达到1.1万亿元以上。力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达到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2)投资方面: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到2015年累计完成2.5万亿元。(3)节能减排方面: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下降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4)信息化方面:全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综合指数”提高到0.7,信息化对经济社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第三个要说明的是发展重点 。
  立足十二五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无论形势和环境怎么变化,要把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做大做强,必须始终把握好的是7个方面的重点。
  (1)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我们湖南工业的看家本领,不是一说新兴产业,就把这一块弱化不管,而是要想方设法做大做强,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提出了2015年3个工业大类的总产值要突破万亿大关:装备制造业达到1万亿,原材料工业达到1.27万亿,消费品工业达到1.25万亿。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这一块主要是大力实施753战略,(即加快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人才资源开发5大基础工程,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3大支撑平台),奋斗的目标是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3)“四千工程”的深入实施。2008年我们经委提出“四千工程”的初步设想,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四千工程”的重大部署,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到2015年基本实现“四千工程”目标应该说有一定的把握。比如,千亿产业方面目前已有7个,机械产业产值已经达到4000亿,今年的电子信息可以突破1000亿;千亿企业方面,今年华菱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可以实现900亿到1000亿,中联和三一可以达到800亿,中烟600亿、有色400亿、中石化的巴陵和长炼也可过300亿,等等。同时,还有一批百亿企业在迅速崛起,比如,今年的湘电可达160亿,唐人神可达100亿,48所也可达到100亿。
  (4)“数字湖南”建设的全面推进。这一块的工作,既是重点,又是亮点,也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的地方。2月15日,周强书记专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办公会议,对湖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下阶段,我们主要是抓紧制定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湖南2011-2015)》,把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坚持以信息化支撑和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新型信息服务业,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未来5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3200亿元,年均增长28%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1400亿元,年均增长28%左右。
  (5)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什么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在这里想谈点个人看法。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2007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信部最近成立课题组,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专题研究。
  二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很充分。美国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领域专门进行了立法。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催生和推动了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国内北京、上海等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都取得长足发展。如北京市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70%,而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接近七成。
  三是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大有潜力可挖。据了解,在产业扩张和升级中,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具有拉动和发散的作用。每1元现代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2010年,我省工业增加值为6275亿元,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仅为2800亿元,相差3400多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把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比作一块“蛋糕”,这块“蛋糕”还有3400亿元的缺口。
  今后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所着力的是做精做优现代物流业 ,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 , 快速提升信息服务业 , 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 , 培育发展现代金融业 , 实现生产线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配套融合发展,推动湖南工业的跨越发展。
  (6)中小企业 的扶持壮大。这一块,我们主要是从构建长效机制入手,着力在 “三个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比较突出的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设计、研发、试验、分析、检测检验、质量认证等服务,培育一批核心服务机构,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备、支撑力强、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 今后,扶持中小企业要从扶持单个企业为主向扶持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转变。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 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与大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鼓励形成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7)能源安全保障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在稳定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调煤保电工作,健全煤炭储备机制,发展壮大省内骨干煤炭企业,抓好外省煤调运,加快省外能源基地建设,提高能源供应和应急保障能力。
  3、2011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起步之年,局字和步字要认真把握,必须立足省委省政府的发展大局来抓好开局工作,必须着眼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来做好起步工作。
  第一大任务是,抓企业服务和调控保障,为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作贡献。(1)抓运行调控。建立“四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调度分析制度,加强运行监测。支持企业用好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重大装备进口核心零部件免税等财税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快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推动银企合作对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2)深化企业服务。把服务企业工作转入常态、一以贯之,继续抓好产业对接活动。扶持装备制造、烟花爆竹、陶瓷等出口拳头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培育本土跨国企业。(3)突出调煤保电。加强煤炭储备,推进煤电一体化,增强电厂煤炭储备能力。发展壮大骨干煤炭企业,支持重点骨干矿区建设,增加省内电煤供给。千方百计抓好外省煤调运,开辟陕、蒙、滇等地的新煤源。加强油、气、运综合协调,增强支撑发展的能力。(4)抓中小企业发展。调整中小企业“小巨人”计划,实施“创业计划”,开展国家创业基地创建,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品牌整合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第二大任务是,抓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作贡献。(1)以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加大技改投资力度。装备制造业注重提高整机制造能力和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原材料工业注重推进精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消费品工业注重优化产品结构和培育自主品牌。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过千亿,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华菱集团迈上千亿台阶。(2)以关键技术攻关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今年要围绕完成增加值2300亿元的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情:力争突破10项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10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尽快出台4个配套政策文件,制定实施有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资金管理、进出口扶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文件。举办好5大主题活动,即举办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调度、人才服务培训、银企对接洽谈、科技成果转化、拟上市企业座谈等方面的活动。加快建设3大基地和平台,即重点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重点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着力打造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以信息技术应用拉动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快富士康长沙及衡阳生产研发基地、红太阳光电城、蓝思科技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计算机、网络设备及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务,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体系。(4)以项目建设助推工业转型升级。动态管理“四千工程”项目库,2011年从项目库筛选200个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项目和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作为主攻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对确定的重点项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70%以上的省技改资金倾斜支持,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资金以及其他重大专项计划优先推荐申报。
  第三大任务是,抓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为加快建设数字湖南作贡献。(1)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创建1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深入应用,提升装备水平、技术实力和管控能力。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机制。(2)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电网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支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加快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3)促进信息化支撑能力的快速提升。重点推进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试验与应用创新基地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眼发展物联网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找准突破点,扩大应用市场。扎实推进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第四大任务是,抓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为加快建设绿色湖南作贡献。(1)强化工业节能降耗。建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深入开展千家企业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管理,突出抓好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专项督查。继续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2)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重点推进有色、冶金、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示范。抓好中联、三一、湘潭电机和浏阳再制造产业园等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推进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建立全省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实施柿竹园、水口山等一批企业尾矿循环利用项目。(3)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通过运用差别电价、环境执法、质量监督等经济和法律手段,解决落后产能中的能耗高、污染重、质量差的问题。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梦想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766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