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我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6月6日,我厅印发了《湖南省工业领域碳减排标杆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湘工信节能〔2023〕202号),并首批开展省级碳减排标杆企业认定工作。为强化政策引领,树立示范标杆,健全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而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厅总结了首批认定的7家碳减排标杆企业的经验和做法,现转发网站,供相关行业企业参考借鉴。
一、企业简介
湖南仁海科技材料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海科技”)成立于 2007 年,公司注册地址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竹畔村。是一家集生产耐火材料、提供热工设备、耐火技术研发、高纯硅化合物生产、销售、研发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年产 2000 吨(一期 600 吨)高档刚玉复合陶瓷材料生产线一条,工业年产值 1500 万:年产3.5万吨硅酸钠自动化生产线一条,工业年产值 5500 万,是中南地区最大硅酸钠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和经营品种包括两大类:刚玉复合陶瓷材料系列、窑炉高温材料等、硅酸钠材料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化工、电子陶瓷、服务于电子陶瓷行业,压敏、电阻、锰锌电熔 PCT 行业,电池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行业,微波行业,刚玉碳化硅,烧结氧化锆,稀土材料行业、牙膏等轻工业。
“仁海科技”2013年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省“百项专利奖”,并先后获得“湖南省新材料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二、节能降碳重点项目
“仁海科技”近三年各项降碳措施累计投入资金2133.07万元,其中设备投入1880.62万元。重点工业碳减排项目介绍如下:
(一)水玻璃熔窑改造。40m2马蹄焰煤气熔窑改建为 60 m2 蓄热式马蹄焰燃气熔窑,硅酸钠生产线产能由 3.5 万 t/a 提升至 5.5 万 t/a; 拆除现有双段式煤气发生炉,改建为天然气低氨燃烧节能系统,燃料品种由传统的造气煤改为管输天然气,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二)化料釜用能工艺改造项目。硅酸钠粗液生产线原 1t/h 燃煤锅炉改建为 1t/h燃气蒸汽发生器,并进行生产区地面改造。
(三)梭式窑燃料“瓶改管”改造。刚玉砖生产线梭式窑进行燃料瓶改管改造,用管输天然气取代罐装液化石油气。
(四)烟气处理装置改造。现有 SNCR 法高温脱硝装置改为 SCR 低温脱硝处理设施。
(五)全自动配料系统。新增全自动配料系统 1座,改建全自动化智能控制生产车间。
通过以上节能减碳举措,减煤 8600t,增气725.89万 Nm3,硅酸钠单位产品能耗由228.39 kgce/t 降至153.71kgce/t,降幅达32.7%;刚玉砖单位产品能耗由 723.67kgce/t 降至 700.87kgce/t,降幅达3.15%,在硅酸钠产能提升 57%的情况下,仍可实现碳减排 6949.15 tCO2。
三、节能降碳减排成效
“仁海科技”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设备升级等节能降碳实施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量。降碳项目实施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38%。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生产过程用能控制和管理。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员工节能减碳意识,制定相关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减排的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例如对水、电、蒸汽等能耗进行计量考核。另外,应用数字技术,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自动称量和配送系统,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使用。充分利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有序地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利用新区生产区屋顶正在建设13M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100万千瓦时以上,逐步扩大清洁能源使用量。
(三)持续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推动绿色工厂建设。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大力推动企业绿色转型,通过建设绿色厂区、打造绿色生产线、创新绿色产品等系列措施,助推工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