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科技创新推动长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14年来累计处理1200多万吨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6月30日 10:17 【字体:
  

    在长沙,每年仅装修垃圾、拆除垃圾、工程垃圾、道路沥青垃圾等四类建筑垃圾就有上千万吨。它们的归宿在哪里?很多人并不清楚,至少有200万吨建筑垃圾被“变废为宝”,成为修路材料,应用到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的修建工程中。
    拥有这项“魔法”的是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藏身于郁郁葱葱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成立14年来,云中科技坚持走“建筑垃圾道路材料化”的产品技术路线,致力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长沙累计处理了1200多万吨建筑垃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多万吨,节约填埋土地2000多亩,节约外运填埋费2亿多元。
    “我们正规划在长株潭交界处,设立一个生产基地,专门用来处理株洲、湘潭的建筑垃圾。”在长沙拥有4个生产基地的云中科技董事长湛哲宏,看到长株潭一体化提速后,有了新的产能扩充计划。
    敢于创新,走“路材化”技术路线
    2007年的一天,湛哲宏在猴子石大桥附近散步时看到,挖采河沙的工人沿着湘江挖沙,河沙资源濒临枯竭、价格也不断上涨,而另一方面,随着道路翻新、旧城改造加快,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
    湛哲宏突发奇想:何不回收建筑垃圾,通过再生技术,生产出道路材料来修马路呢?
    带着这种创业热情,湛哲宏同年创立了云中科技。经过调研,他发现建筑垃圾的利用方式当时主要是做成砖。而且“砖材化”的产品路线也比较传统,用好料不用坏料,剩余废料多。
    湛哲宏想着,云中科技不能走同行的老路,要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于是建立了一个科研实验室,走“建筑垃圾道路材料化”的产品技术路线。
    “这条路线的不同之处是将各类建筑垃圾不分优劣、协同处置后做成再生水稳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道路材料,产品销售市场大,建筑垃圾消化速度快,能实现规模化处置和利用。”湛哲宏介绍。
    要做到“不挑食”处理,外掺剂技术是核心。为了解决建筑垃圾处置、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中面临的“纯化、强化、量化、稳定化”四大关键问题,云中科技研发团队历时3年自主研发出沥青再生剂,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防渗水、抗高温两项指标优于全新沥青料。之后又自主研发了集高粘剂、成型剂、增强剂、保水剂于一体的再生水稳复合增强剂。
    去年,云中科技成功完成了泥土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试验。今年,泥土垃圾再生产品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
    建筑垃圾可实现95%的利用率
    经过十多年的创新积累,云中科技逐渐形成了“四创四效”的特色:一是创新确立了“建筑垃圾路材化”产品路线,实现建筑垃圾95%以上的利用率;二是创新研发了外掺剂强化技术,实现建筑垃圾的“不挑食”;三是创新制定了一整套行业标准,实现处置量的规模化;四是创新实现了四类建筑垃圾协同处置,让企业摆脱了政府补贴的依赖症。
    “这种处理建筑垃圾的模式,是长沙独有的,全国其他地方暂时没有。”湛哲宏告诉记者,处理建筑垃圾的长沙地方标准即将升格为国家标准。
    在技术优势的支撑下,十余年来,云中科技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再生水稳混合料、再生填料等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国内道路工程中频频亮相。“目前已应用到省内外300多条高标准道路上,如黄花机场跑道、潭邵高速、长益高速扩容工程、黑石铺湘江大桥、金洲大道、金星大道、湘府路高架等。”湛哲宏向记者介绍云中科技的市场版图。
    长益高速扩容工程是全国首次在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中应用建筑固废再生水稳路面材料。该项目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20.8万吨,节省造价600万元,节约用于堆放建筑垃圾与开采新碎石的土地约60亩,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1600吨,减少污染与废土堆放面积约120亩。
    23日,记者在位于岳麓区的云中科技油松基地看到,各类建筑垃圾堆成一座座数米高的山包。经过粉碎机处理,一块块直径几十厘米的建筑垃圾被粉碎成直径1~2厘米的半成品。仅这个生产基地,年处理能力可达300万吨。
    云中科技当下在长沙建有4个生产基地,年处理能力可达600万吨,但由于受限于政策、市场和运输半径等因素,目前年处理量为200万吨,后续发展潜力巨大。14年来,云中科技已为长沙处理建筑垃圾1200万吨。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云中科技创新推动长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14年来累计处理1200多万吨

1981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