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计算大会将于11月20—21日在长沙举行。
世界计算大会已连续举办六届,是全球计算领域汇聚前沿技术、推动应用创新、促进产业协作的一年一度盛会,具有层次高、影响力大、创新成果丰硕鲜明特点。2025世界计算大会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全球计算联盟承办。
作为世界计算大会的永久落户省份,湖南省近年来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快速迈进计算高地,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湖南在计算及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
先进计算
湖南先进计算产业培育打造了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集群,6个案例入选全国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两芯一生态”成为信创首选技术路线写入部省合作协议,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全国已有5.6万余家企业共计700万款软硬件产品融入湖南“两芯一生态”体系。

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230家,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打造10个计算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图计算性能蝉联世界第一。算力底座夯实,连续第六年发布实施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总投资额达28.5亿元,9个项目入选国家算力强基揭榜入围名单。目前全省已建成总算力为10453PFlops,其中超算算力228PFlops、智算算力4586PFlops、通用算力5639PFlops。
纵深推进“人工智能+”“智赋万企”行动,加快计算赋能新型工业化,全省产品数字化普及率达76.1%,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我省长沙、株洲、娄底、湘潭、衡阳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是拥有5个以上试点城市的八个省份之一。
人工智能
湖南以“人工智能+”“智赋万企”行动为牵引,聚焦人工智能“十大重点企业、十大示范场景、十大未来场景、十大重点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深度融合,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行业共性技术需求和关键领域短板弱项,推进“大院、大校、大产业”联合创新,增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提速进位。19个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突破关键技术79项。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名单,湖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产品创新提质增效。长沙数字集团与国家超算长沙中心联合在长沙部署上线湖南首个城市级应用CS-DeepSeek,推动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成全国首个运用超算技术的影视级XR虚拟影棚并成功开播。创新载体提级扩容。支持建设GPU及智能计算芯片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中兴通讯全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落地长沙,推动鸿蒙生态(长沙)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持续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行业大模型落地提速。天幕多媒体大模型、VtripGPT大模型、砭石大模型、芒果大模型、聘才猫大模型、智眸大模型、博特工坊大语言模型等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审核,目前省内新推动一批大模型开展备案审查。聚焦特色行业领域示范推广。推动人工智能在音视频、智能网联汽车等湖南优势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打造一批行业应用示范标杆。聚焦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重点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深度融合应用,实施“智赋万企”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及48个典型案例、50个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研发设计、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具身智能
以“机器人+ AI”为核心,聚焦具身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终端三大方向,突破肢体控制、环境交互、AI原生云平台等关键技术,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制造业、服务业等实际场景。

聚焦具身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超能机器人2025年1月发布自主研发的“湘江1号”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突破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实现肢体三维精准定位与控制,融合医疗健康垂类大模型,专注养老、医疗等健康陪护场景,推动具身智能在服务业落地。中联重科研发面向仓储物流场景的智能机器人及具身智能AI原生云平台,打通“机器人硬件+ AI算法+ 场景应用”链路,推动具身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物流仓储自动化水平。
聚焦脑机接口(BCI)设备,利亚德光电开发VR头显设备,集成脑电波交互技术,探索脑机接口在沉浸式体验、康复辅助等场景的应用,搭建“硬件+交互算法”的技术框架。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攻脑机接口算法研究,联合医疗设备企业开发康复终端,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偏瘫康复、神经功能障碍辅助等医疗场景的转化应用。
聚焦AI数字人(具身智能衍生方向),万兴科技推出数字人直播工具“万兴播爆”,支持多语言虚拟主播生成,融合AI交互技术,实现具身智能在内容创作场景的轻量化应用;同时布局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为数字人提供智能交互底层支撑。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打造数字人全产业链,集成内容制作、渲染与驱动技术,推动数字人在直播、综艺、政务服务等场景落地,例如湖南卫视应用虚拟数字人制作综艺节目,开发IP衍生内容,拓展具身智能的娱乐化应用边界。
量子科技
聚焦量子计算、量子加密、量子显示三大核心赛道,重点突破量子芯片、量子算法、量子材料等关键环节,填补国产技术空白。
在量子计算与算法领域,湘江实验室推进量子算法与密码学应用研发,搭建量子计算融合互通平台,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在量子计算硬件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景嘉微依托GPU芯片技术积累,适配量子计算需求,填补国产高性能图形处理技术在量子计算场景的应用空白。
在量子加密与存储领域,国科微探索量子加密存储技术,将量子安全能力融入数据存储产品,支撑政务、金融等领域数据安全需求。
在量子显示技术领域,长沙量子研发中心推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开发光腔锁频仪等设备,为量子点显示色彩校准提供关键设备支持。汇思光电专注光芯片研发,成功开发量子点激光器及硅光模块样品,填补国内量子显示上游光器件产业空白。五夷光电推出量子点显示器,凭借高色域值、强色彩表现力,应用于消费电子、专业显示等领域。普照信息生产高精度掩模基板,适配量子点背光模组制造,保障量子显示下游产业链供应稳定。
时空信息
围绕北斗系统全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精度定位导航、融合通信、卫星制造、终端设备四大领域,推动“北斗+” 与交通、物流、智能驾驶等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北斗规模应用示范高地。
面向高精度芯片研发,北云科技拥有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卫星定位芯片,研发车载高精度组合导航终端(如M2系列),应用于全国400多个城市驾考系统及比亚迪、广汽等车企的车路协同项目,在智能驾驶定位领域国内领先。金维信息2024年发布国内首颗“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Nemo,支持北斗系统全频点、全自主知识产权、全国产化供应链,可提供PPP、RTK、PPP-RTK等多种高精度定位模式,服务车辆、测绘等场景。中电星河与北云科技共同领跑导航芯片与智能驾驶领域,推动北斗芯片在车载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面向融合通信技术,澳德信息开展“北斗 + 5G” 轨道交通一体化高精度无缝定位技术攻关,解决轨道交通场景中定位精度与通信稳定性难题。
面向卫星制造与运营,天仪研究院已发射31颗卫星,布局遥感与通信星座,推动卫星数据在农业、环保、应急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赛德雷特卫星建成湖南首条脉动式卫星产线,年产能超150颗微小卫星,大幅提升卫星制造效率,降低产业化成本。太空星际卫星运营SAR卫星星座,国内在轨数量领先,为国土测绘、灾害监测等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
面向行业终端应用,湘邮科技研发智能物流车辆北斗终端(如邮政车辆监控设备),实现全省邮政车辆北斗全覆盖,支撑物流运输实时调度,提升物流效率。矩阵电子的北斗导航信号测试设备国内市占率超90%,为北斗芯片、终端的封装验证提供关键测试支撑,保障产品性能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