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抢险,“湖南装备”大有可为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3年05月15日 08:28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全球有70%以上城市、50%以上人口分布在灾害高风险地区。”5月13日,在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业内专家齐聚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在当前全球自然灾害多发的背景下,如何以先进的防治技术装备来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湖南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发挥本土制造优势,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大有可为。

  趋势:无人化、智能化、轻量化

  火灾现场,数辆小巧的智能机器人在烟雾中来回穿梭,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消防员配合智能机器人迅速反应,救出受灾群众……论坛现场,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常建分享了一段人机协同救火的视频片段。

  常建认为,用智能“钢铁侠”代替血肉之躯,走“无人化-少人化-人机协同”救援路径,是未来自然灾害救援的必然趋势。

  当前,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已在多个救灾场景得到应用。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冯如三号”小型无人机,历经4年4代升级,待机时间最长达到120个小时,续航能力在业内遥遥领先。

  “轻量化”同样是高频词。传统救援设备受制于体积、重量,作业时难免被“束缚手脚”,无法在狭小的救援空间全力发挥。如今,轻量化设备成为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市场的主流。

  湖南华汛应急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水泵和附件,每个模块重量均不到35公斤,可在15分钟内快速安装、更换水力部件,作业半径超过500米,让下水道、矿区等多种复杂环境下的排水抢险变得相对简单。

  机遇:立足装备制造优势,满足自然灾害防治新需求

  湖南工业基础好,装备制造技术优势突出。

  一批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领域融合发展,如三一重工、中联消防、山河智能、华诺星空等,积累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行经验。

  省工信厅副厅长毛六平介绍,立足产业优势,湖南已实施32个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攻关项目,支持企业研制了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装备,在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技术装备支撑作用。2022年,长沙高新区获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株洲高新区获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本土企业积极拥抱新机遇。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华汛应急装备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多款不同流量级别的洪水排涝应急装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在技术上继续钻研进去,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董事长陈晓清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急救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行业标准比较缺乏。建议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提高救援设备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救灾抢险,“湖南装备”大有可为

2933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