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4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揭牌。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湖南自贸区迎来周岁生日。这一年,湖南在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深、踏得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力支持自贸区建设发展,为湖南企业走出去贡献工信力量。
一、率先编制规划,护航自贸区战略任务
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申报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也为我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带来了重大机遇。
省工信厅根据“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战略任务,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规划所共同成立了编制小组,起草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首创。
编制小组多次走访省自贸办,深入了解相关自贸试验区政策,分别对长沙、岳阳、郴州、衡阳等地的重点园区重点产业进行现场调研。同时,广泛征集长沙市、岳阳市、郴州市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13个省直部门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两家集群促进机构的意见。
《发展规划》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优化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建立健全“3+3”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机制。通过对接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强化集群培育发展,力争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集群梯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信创、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全力推进改革试点任务,年前可完成70%改革目标
今年来,省工信厅认真落实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改革试点任务。目前,由省工信厅牵头的1项、作为责任单位13项改革创新事项和27项落实举措进展顺利,部分任务事项提前完成逾期目标,预计年底前可完成70%以上的改革目标。
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省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建成5个左右区块链产业园。目前已初步布局了3个区块链产业园——长沙高新区区块链产业园、长沙经开区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娄底万宝新区区块链产业园。
发布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争取到工信部信发司对长沙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支持,推动我省打造中部地区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居全国第四位,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7.5%,较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研究通航装备研发制造发展举措,出台《通航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通航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引进和支持重点项目30个,投资额达197亿元。
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创新,2020年共奖励21个项目2550万元。对有创新成果,有发明专利,有成果产业化转化的企业,优先列入湖南省“五个100”实施计划。2020年共突破关键技术417项,申请发明专利1016件,已获授权431件。
三、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帮助自贸区改革事项落地
为加快推进自贸区改革事项落地实施,省工信厅安排专人积极参与由省自贸办牵头组织的10人驻京专班,确保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按期落实。
省工信厅高度重视部委对接工作,2次召开自贸试验区工作专题调度会,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以及《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落实举措分解到14个有关处室,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每月定期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6月上旬,毛腾飞厅长带队专程到工信部对接汇报,在创建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长沙国家软件名城等产业平台,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开展标准制定或立法,在信创产业、智慧交通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争取工信部的支持。
围绕对接自贸试验区政策,省工信厅从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培育集群发展主体、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集群平台经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深化集群开放合作、提升要素服务水平等7个方面推进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建设集群短板突破、集群企业“领航”、再制造产业发展及市场化应用、二手设备交易中心及零部件海外仓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飞地经济”示范、易货贸易拉动国家产能合作新模式、高端装备融资租赁服务、柔性引才示范等九大重点工程。
此外,省工信厅还多次赴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赋予的使命任务,争取工信部与湖南省政府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深化合作,积极主动承担国家战略任务。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炼企业“国际范”
为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工信厅积极为省内重点企业搭建交流推介平台。
5月19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共吸引近1450家企业参展。其中,32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此次展览会共展出近万种工程机械主机和配套件展品,其中约10%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展会中首次亮相。
以工程机械为媒,国际国内开展广泛深入的产业合作,不断拓展湖南对外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全球工程机械资源走进湖南,湖南工程机械产品技术走向世界,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省工信厅借助2021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东风,7月17日在长沙举办“湖南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会上,共有28个省内外企业和单位签署了13个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金额达26.1亿元。合作内容涉及大飞机产业平台建设、多用途轻型运输机研制、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航空传动及刹车系统以及整机采购等领域。
今年4月以来,省工信厅多次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就航空发动机短舱、辅助动力系统、起降系统等项目进行对接,推动长沙大飞机产业配套和总装基地建设。 截至7月底,我省与中国商飞开展合作或正在探讨合作的企业增加到54家,将共同打造湖南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配套体系。中国商飞与湖南合作建设的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是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将更多聚集全国优势力量,在长沙建立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起降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充分利用自贸区契机,发展面向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先进材料的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内集合发力,探索成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通过沟通交流、联合攻关和对外合作等方式,促进集群成员协同合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未来,省工信厅将牢牢抓住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历史机遇,全力促进自贸区改革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湖南贸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