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总目标,全面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专项行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高效、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创新引领”、“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制造强省建设的源头支撑作用,以实现产业化为创新目标,把创新落实到了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我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一、新产品销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955.03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较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下滑较快。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8%,占比较上年略有下降。
按地区来看,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排全省前三位为长沙、岳阳和株洲,分别为3884.85亿元、925.22亿元和520.67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前三位为娄底、岳阳、益阳,分别为42.2%、19.7%和19.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排前三位为长沙、岳阳、株洲,分别为31.4%、17.2%、14.7%;长株潭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68.6%,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2016年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统计表
| 新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 同比增速 (%) | 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 收入的比重(%) |
全 省 | 6955.03 | 5.6 | 16.8 |
长沙市 | 3884.85 | 6.2 | 31.4 |
株洲市 | 520.67 | -14.9 | 14.7 |
湘潭市 | 365.25 | 9.0 | 11.0 |
衡阳市 | 186.91 | -2.7 | 8.5 |
邵阳市 | 88.66 | -5.5 | 4.2 |
岳阳市 | 925.22 | 19.7 | 17.2 |
常德市 | 105.64 | 0.7 | 4.1 |
张家界市 | 9.27 | 16.3 | 6.6 |
益阳市 | 148.95 | 19.7 | 6.7 |
郴州市 | 300.56 | 2.1 | 9.4 |
永州市 | 93.54 | -39.6 | 7.3 |
怀化市 | 50.79 | 19.6 | 4.9 |
娄底市 | 269.34 | 42.2 | 14.6 |
湘西州 | 5.38 | -15.6 | 2.1 |
二、“311”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进
组织发布了新型轻合金材料、自主可控整机、电线电缆等三个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确定了产业链技术创新关键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整体突破,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水平。
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311”技术创新工程。以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或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的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提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中遴选30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以拥有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体,支持100项重点新产品推进计划,占领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有强烈创新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100项重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将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2016年“双百计划”项目共投入资金11.29亿元,授权专利426项,其中发明专利182项,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85亿元。
全省制造业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湖南华升集团公司领衔完成的“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QAY2000全地面起重机”、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第二代新能源汽车轮边永磁驱动系统”、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高温超高强度涡轮盘等零部件”等成果被评为2016年度湖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十大标志性成果。
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
出台了关于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的意见,积极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支持和指导创新能力突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6年,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我省共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6家。组织开展第二十二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了对2015年底前已认定的2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年度评价审核,严格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已通过评价保留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226家。我省已基本建立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为龙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2016年,全省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083.15亿元;研发投入经费158.12亿元,R&D投入比重达3.36 %;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389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95件、实用新型专利202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工业企业的比重达54.7%,凸显了技术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作用。
四、工业企业专利创造运用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6年,全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32343件、授权16723件,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7.7%、49.1%,其中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13914件、授权3829件,分别占全省54.5%、55%,工业企业继续成为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
从地区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前三位为长沙、株洲、衡阳,授权总量前三位为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占全省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的比重分别为73%、72.2%,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较强。
2016年度全省各市州工业企业专利情况统计表
| 申请量 | 同比增长(%) | 授权量 | 同比增长(%) |
全 省 | 32343 | 20.38 | 16723 | -8.15 |
长沙市 | 17156 | 43.10 | 8589 | -3.55 |
株洲市 | 4821 | 29.81 | 2462 | -16.00 |
湘潭市 | 1651 | -16.07 | 1018 | -7.45 |
衡阳市 | 2032 | -24.80 | 879 | -7.57 |
邵阳市 | 543 | 5.64 | 289 | -9.97 |
岳阳市 | 1104 | 23.63 | 608 | -13.14 |
常德市 | 1103 | 4.55 | 577 | -28.14 |
张家界市 | 146 | 21.67 | 60 | -1.64 |
益阳市 | 1283 | -1.84 | 732 | -6.87 |
郴州市 | 977 | -1.31 | 568 | -12.48 |
永州市 | 493 | -13.20 | 292 | 13.18 |
怀化市 | 482 | 39.31 | 209 | -10.30 |
娄底市 | 384 | -26.44 | 319 | -12.84 |
湘西州 | 159 | -5.36% | 115 | -19.01 |
在第18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省获奖的27项专利中有25项来自工业企业。其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轻轨车辆及其铰接式转向架”和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的“一种电机端盖和一种电机”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2016年度湖南专利奖评选中,全省51个获奖专利中工业企业专利占49个。2016年,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工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贯彻实施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组织120家省内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务实培训。
五、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2016年,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实施IPD+PLM质量管理的经验”、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水平提升的经验”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质量标杆”。醴陵陶瓷产业、长沙湘绣产业、浏阳花炮产业获得工信部批准开展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电池)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湖南实验室”。60家企业被工信部批准为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中联重科等14家企业被认定为2016年度“湖南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晟通科技集团公司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组织开展试点企业工业品牌经理培训会,培训69名品牌经理。
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2016年,全省13家企业承担、参与16项工业类国家标准制修订起草;20家企业承担、参与32项工信部行业标准修订起草。审核推荐了42个工业类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对51项工业类地方标准提出了留、转、升、废的审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