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签署合作协议“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株洲下线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2年08月13日 09:00 【字体:
  

    8月1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院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下线仪式在株洲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仪式。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在仪式上致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易炼红,副省长韩永文,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和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仪式。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中国南车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在战略咨询服务、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等4大领域开展合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株洲将成为此次院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有望建成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高地”。

    周济在仪式上讲话。他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此次院企合作的开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实际行动,是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工程院将认真落实协议要求,充分发挥院士及团队的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优势,围绕中国南车和我国铁道事业、轨道交通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中国南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徐守盛在致辞中说,湖南近年来始终坚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四化两型”的重中之重。今年,湖南出台实施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将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和重大项目,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的工程化、产业化、市场化,推动“湖南制造”加快向“湖南创造”转变。此次院企携手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将有力提升我省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创新型湖南建设。衷心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带动更多科技人才、科技型企业扎根湖南、落户湖南、建设和发展湖南。

    签约仪式后,“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该车采用超级电容储备电能为主动力,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占地宽仅需8米,有效节约道路土地建设资源,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是一款集绿色、低碳、便捷、美观于一体的公共交通系统新能源产品。

    周济、周强、徐守盛一行出席下线仪式,饶有兴致地搭乘车辆进行了亲身体验,并实地考察了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机车事业部、转向架事业部。

    【新闻链接】

    “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闪烁科技光芒

    在株洲下线的“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将提供一种集经济性、快捷性、低碳环保于一体的公共交通系统,该产品集中了多项科技成果,引来各界广泛关注。

    “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放弃使用传统锂电池,采用超级电容技术,用以储备电能作为主动力。车辆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在站台30秒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充电后能连续行驶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到达下一个站台后再行充电,周而复始,兼顾了经济型与快捷性。

    车辆的最大载客量达320人,这样一个“大肚量”的家伙,却十分“苗条”——车体宽2.65米,占地宽仅需8米,相比传统地铁和高架轻轨,不仅能极大地节约道路土地建设资源,制造成本也低了60%-80%。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司机踩下刹车,车辆减速、制停时,能量回收转换功能就会启动,每次可转换成3千瓦时左右的电能,并被超级电容储备起来,从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
    [来源:湖南日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签署合作协议“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株洲下线

767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