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力”更给力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2年01月13日 08:36 【字体:
  

 

    【目标路径】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转型创新发展,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力争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重点推进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和重大项目,在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药物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省内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有色等企业向千亿企业迈进。

                                              ——摘自徐守盛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特邀嘉宾】

    多点支撑培育发展新优势

    省政协委员、省经信委主任 谢超英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具体贯彻者、执行者、亲历者,我始终为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所鼓舞,为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给予新型工业化的诸多支持与关心所激励。目前,湖南新型工业化的“这炉火”真正烧旺了、这锅“温水”真正烧开了!

    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根据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要突破1.1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工业化率达到44%,也就是说工业增加值要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立足湖南当前实际,就必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在继续支持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湖南第一个万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努力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如何构建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要坚持“两手并重”,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打造支撑点。二要注重“双轮驱动”,继续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多点支撑。三要注重“两头兼顾”,毫不动摇地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推动多点支撑;四要注重“双措并举”,把自主创新作为打造多点支撑的根本动力,把质量品牌建设作为打造多点支撑的重要手段,夯实多点支撑。五要注重“双管齐下”,持之以恒地推进节能降耗,有效推进淘汰落后,助力多点支撑。六要注重“两化融合”,围绕数字湖南建设推进信息化工作,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多点支撑。

    服务新型工业化责无旁贷

    省人大代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 赵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的强力带动下,不仅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的各项业务发展也步入“黄金时代”。在湖南实现“两个率先”的征程中,中行湖南省分行将一如既往地围绕服务“第一推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装备制造、冶金、有色、食品、石化等产业既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中行湖南省分行的战略客户,在全球经济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我们将从金融方面,重点支持湖南现有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强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提升质量效益。去年,中行湖南省分行就支持湘电集团成功收购荷兰达尔文公司,并在欧洲组建一流风电研发团队。

    “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明天的主导产业!”我们一定会以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它、以更细心的态度去呵护它、以更务实的举措去扶持它。目前,中行湖南省分行已先后与省环保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湖南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每一棵大树都是从幼苗长成,每一个大企业也都是从小企业而来,如果我们今天不去关注中小微企业,到时候就有可能失去“大树”。为此,中行湖南省分行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融资“要得急”、“频率高”、“数量小”的特点,量身打造全面、高效、专业的信贷支持与服务,授信审批时间由过去的3个月缩短到7至10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湖南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银行在海外拥有完备的服务网络,完全可以为湖南企业在海外发展助一臂之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省人大代表、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姜玉泉

    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价值链,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途径就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株洲为例,近年来依靠原有优势,通过自主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南车研究所”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开工,“南车株机”自主研发制造的不锈钢地铁车体成功下线,华强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当地产业实际,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逐渐形成。目前,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株洲市发展基础较好,在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是“三分天下”,占38%,但还存在核心竞争力薄弱等问题。

    今年起,株洲市将进一步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据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十一五”末增加两倍,占工业总产值的54%。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航空技术装备、服装加工、陶瓷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将向千亿规模迈进,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可望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实现过千亿目标。

    要进一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还是要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结合实际,选择当地有一定基础、有比较优势、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领域先行发展;其次,要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就是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对接、互动与融合,协调发展。

    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

    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何怡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创新需求,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产学研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转变。充分显示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增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要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决心。

    近年来,我省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关数据显示,我省原创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前4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928项,其中国内首创或领先水平以上的占75.22%;8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奖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居全国前3位,目前全省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7家,其中国家级10家。创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3万人,有两院院士51位,全省高校有24个科研团队入选为国家创新团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大,省“百人计划”已引进83人,其中3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我认为,当前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化应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形成以创新增效益、以效益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此外,还应该完善创新激励和科研成果保护、评价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省人大代表、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彭新霖

    促进工业转型创新发展,就应该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分工协作的产业园区体系。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园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引进项目28个,合同引资17.3亿元,到位资金6.7亿元;已入园落户企业26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3家,投资1亿元项目3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8家。

    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方面如何平衡?两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应该“捡到篮子便是菜”,应该坚持抵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目前,在国家大力推动和扶持下,我省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四化两型”建设的内在要求,园区应该“有选择性”地发展这些产业。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完善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和定向采购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销售、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困难。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风气,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百姓愿景】

    长株潭加快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之都、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中联重科整体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最近,从报纸上看到“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件大事”活动揭晓结果,湖南新型工业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我作为一个湖南人,深感骄傲和自豪。——随岳高速公路路政队队员 袁竟夫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为工业化而工业化,而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涟源市纪委监察局干部 杨柯

    湖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要富裕全省人民,重点和难点是富裕农民。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考虑扩大城乡就业,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湘阴县南湖洲镇居民 唐龙

    近年来,湖南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越做越大,新型工业化“功不可没”,不愧为“第一推动力”。我希望湖南能继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超越!——“华声在线”网友 “潇湘雨”

    推进新型工业化应该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已有优势。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等都是湖南工业的基础,是湖南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决不能轻易放弃,而应该千方百计让他们转型升级。——“华声在线”网友 “吃亏是福”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绝不仅仅只是工业增加值,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包括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应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行业的增长。——“华声在线”网友 “鸭梨山大”

    【数据链接】

    2011年,我省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950亿元,增长19.5%,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32%;“四千工程”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产业,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进入千亿集群行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达到10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2%。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兰娟]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第一推动力”更给力

767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