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书记 梅克保
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共与69户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70个,与26户央企签署合作协议,引进投资8240亿元,已到位资金1810亿元,为加快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推动富民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这项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再接再厉,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全省央企对接合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建设。
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央企对接合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是做强做大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企业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省要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既要“苦练内功”,也要“善借外力”。中央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是我们靠大联强、实现借力发展的理想选择。通过与央企对接合作,我们可以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促进省内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和聚集一大批中小微型企业,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这是集聚资源要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要素流动更加广泛,产业重组加快推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生发展是大势所趋。我省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远远不够。必须充分整合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各种资源要素,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央企大多是国内各行业的旗舰和龙头企业,覆盖行业广泛,对接合作空间广阔。通过加强与央企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将有利于我省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整合更多更好的资源力量,加快“四化两型”建设。
这是应对激烈竞争、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起步早,前期基础较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对接合作项目来势不错。但同时也要看到,各兄弟省份纷纷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工作力度,行动快、举措实、效果好,使我们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我省要巩固和扩大现有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我省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就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努力推动央企对接合作迈上新台阶。
把握关键,全面推动我省央企对接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扩大央企对接合作主体。由省属企业对接合作为主向市州企业对接合作延伸。进一步发挥市州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因地因企制宜,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努力形成市州企业竞相对接央企、加快做大做强的良好局面。由国有企业对接合作为主向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合作延伸。大力支持和引导省内有实力、有意向的优秀民营企业乃至外资企业,加入到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队伍中来,通过引进央企等战略投资者加快自身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由单个企业之间合作向央企与产业园区合作延伸。依托现有的园区平台,加快引进一批央企合作共建产业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板块,形成央企对接合作的集群效应。
进一步突出央企对接合作重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加强与央企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借助央企的科技人才优势,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助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集群发展。突出培育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积极与央企对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各市州尤其是农业主体功能区,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引进一批相关央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
进一步创新央企对接合作方式。积极推进产业链合作。围绕产业链配套完善推进央企对接,形成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到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的完整产业链条;也可以通过对接合作,吸引央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要素在我省布局、集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或央企区域总部。大力推进股权合作。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逐步改变以出让控股权为主的合作方式,以引进增量为主,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采取新上项目、新设合资公司、增资扩股、相互持股、股权置换、重组上市等方式进行对接,与央企形成更紧密、更牢固的联合体。探索推进市场开发和资源控制等合作。省内企业与央企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战略合作,共同拓展国内外市场,联合参与跨国经营,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此外,我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还可以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央企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央企对接合作成果。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对已达成意向或签署框架协议的项目,各有关方面应积极跟进,主动深入洽谈,促进协议项目尽快细化成投资项目、意向项目尽快转变为合同项目;对已签约项目,应安排人员具体负责,共同做好立项、环评、筹资等前期工作,促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抓好在建项目推进。各级各部门和合作双方应把握时间节点,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破解项目推进的瓶颈制约。项目实施主体应确定合理工期,加强项目管理,合理调配力量,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抓好项目开发和储备。立足自身实际,紧跟国家政策,抓紧谋划、开发和储备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并加强包装推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确保央企对接合作持续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保障,充分凝聚推进央企对接合作的强大合力
健全责任体系。省国资委应切实履行牵头抓总、协调服务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及中央企业的沟通衔接和项目谈判,利用省央企对接合作联席会议平台,协调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做好相关服务、情况综合和考核评价等工作,推动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市州党委、政府应切实履行政策支持、引导推动责任,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对于重大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可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省直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协调配合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为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企业尤其是省市各级国有企业应切实履行主体推进责任,积极主动加强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做好项目开发、洽谈和在建项目推进等具体工作,努力在与央企对接合作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完善工作机制。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省里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州也应设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尽快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协调抓的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抓好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库建设,并统一汇总到省国资委,上挂到国务院国资委门户网站“投资湖南”专栏;省国资委应牵头做好央企战略规划、投资需求等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指导各企业、各市州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完善督促落实机制。省国资委应牵头对全省央企对接合作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将每一个项目明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全程跟踪,定期督查。各市州也应安排专门单位和人员对相关项目逐个跟踪落实。完善考评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大考评奖惩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发挥考核评比的激励约束作用。
优化投资环境。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创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深入一线,靠前服务,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对接合作项目在融资、用地、用工、能源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突出对我省发展环境、央企对接合作政策、在湘央企发展成效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推动央企对接合作的良好氛围。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喻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