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宁远县湘威鞋业的裁加、针车、成型3个车间,800多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不停。从广东东莞转移到永州的湘威鞋业,已先后在蓝山、道县、宁远、新田建厂,年产彪马运动鞋600万双。如今,世界3大运动鞋品牌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的生产基地都已落户永州,设计年产1亿双运动鞋,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制鞋产业链。
由引进单个企业,到发展一个产业,进而培育整个产业链,永州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突出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优势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14个,同比增长31.3%。
面向沿海抓承接,依托承载平台集聚产业。永州市集中打造工业园区,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聚合,配套向园区集中。2008年以来,全市新开发工业园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兴建标准厂房455.2万平方米,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089个,其中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515个。道县电子信息产业园集聚13家电子企业,成为全省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东安县光伏产业园跻身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园区,即将形成“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的完整产业链。
瞄准名企抓对接,依托产业基础集聚产业。凤凰园经济开发区以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为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今年上半年,长丰集团总投资40亿元的“十二五”扩能计划落户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将在三五年内形成20万辆轿车整车生产能力。“龙头”带“配套”、一批长丰配套企业也正在转移过来。祁阳县的凯盛鞋业、蓝山县的宏泰工业、宁远县的华荣鞋业和零陵区的锰产业,都是一家龙头企业落户,带动相关配套企业进驻,形成集群效应。
着眼双赢抓合作,依托资源优势集聚产业。蓝山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免费中职教育,放大人力资源优势,“蓝山制鞋”、“蓝山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异军突起,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10月23日,中国(永州)东盟绿色自由贸易区先行区--马来西亚产业园、永州国际航空物流项目同时在冷水滩区启动,总投资达80亿元,中国-东盟重要物流中转基地呼之欲出。
湘南地区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永州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绝佳机遇。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市长龚武生表示,将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对接东盟,积极对接央企和省企,主动加大同郴州、衡阳的基础设施对接和产业配套,依托示范区更好地集聚产业。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