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型工业健步前行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0年11月08日 17:23 【字体:
  

 

  
    10月21日,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在湘潭下线,一个以湘电风机为龙头的风电产业园在湘潭高新区崛起;与之相距不到40公里的株洲高新区,以株洲电机、南车时代等为骨干,集发电机、变流器、齿轮、叶片等风电装备关键部件研制为一体的风电产业群逐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在我省渐成气候。

  与此同时,中联、三一等企业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释放湖南工业的魅力;华菱钢铁、湖南有色等,在世界市场逐渐掌握话语权……

  近5年来,湖南这个传统的农业大省,逐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之路。

  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更将新型工业化上升到“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的高度,正式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

  紧接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举措好戏连台。 2007年,《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重点培育50个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双百”工程;2008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题会议,要求在深化、加速、带动上下功夫;2009年,涵盖汽车、工程机械、钢铁、石化等行业的“9+3”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为核心的“四千工程”全面铺开……提速湖南工业的一连串“组合拳”,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加速向前。

  拥有一批拳头企业,市场竞争中才有话语权。近5年来,我省以华菱钢铁、长丰汽车、中联重科等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为主体,集中人财物,重点培育壮大钢铁有色、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纸工业等传统产业。大功率机车、高压电抗器、220吨电动自卸轮车等一批包含关键核心、市场前景广的新产品顺利投产。

  产业集群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式,在我省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近5年来,围绕精品钢材、整车制造、有色冶炼及深加工、工程机械等16大类产业,全省着力打造50个主营收入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和100家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并引导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向76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聚。

  随着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速,以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近5年来,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借此契机,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推进节能减排。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6%,比2006年提高7.5个百分点;电力、钢铁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40.1%下降到2009年的35.5%;二氧化硫减排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随着资产、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逐步集聚,全省工业“散、小、差”的现状得以逐步改观,一条条工业巨龙在三湘大地腾空而起。2009年,我省销售收入逾百亿元企业增至10家;中国企业500强中,“湘”字号企业占到7家;全省7千亿产业中,工业占据5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风电装备等产业集群,不仅在全国已形成品牌效应,还昂首阔步挺进国际市场。

  这一大批优势产业,犹如蛟龙起舞,将我省的工业经济搅得风生水起。2008年,在连续遭遇冰雪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省工业逆势上扬,实现工业增加值4280.2亿元;2009年,工业对湖南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总量过万亿元,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7.5%。

 

来源:湖南日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湖南新型工业健步前行

767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