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信息化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信息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增长,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深层次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成效更加显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公司大项目战略效果显著
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步,经过艰难创业,开始跻身于工业部门。到1978年,全省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27个,完成产值14020万元,实现利税2921万元。全行业形成了以部、省骨干企业为主体,地市县的中小企业并举,产品以军品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积极引进、大胆利用外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但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和规模不大的局面。
“九五”期间,实施大公司、大项目的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6年湖南电子行业发展史上最大的合资项目——— 乐金飞利浦曙光彩管一期主体工程正式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开局之时,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抓住“中部崛起”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扶小巨人,抓大项目,促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实施集群发展战略,产业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2007年,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2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230多倍,年均递增超过20%。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3亿元,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亿元。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实现利税18.9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50多倍,年均递增超过15%。到2007年底,湖南省有电子信息企业650家,从业人员83014人。改革开放前,湖南省没有一家过亿元的企业,而目前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1家,过5亿元的企业有8家,过10亿元的企业有2家。目前,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形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软件产业、消费类整机产品和新型显示器件等四大产业集群,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以1994年“三金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信息化开始起步。近年来,湖南省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进展。全省大型企业中,100%的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90%以上有独立的门户网站。通过对10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调查显示,53.1%建立了网站,19.8%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农村信息化务实推进。实施“农村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新增1000个通电话自然村”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涉农基础信息网络。“农信通”取得较大进展,一年时间发布农业技术信息660万条、市场价格信息11.2万条、供求信息186万条。
信息服务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长株潭信息同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用户规模达到200万人,月交易金额达1.8亿元。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政务网站体系逐步健全。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数据库已经成型。现代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为46.65,在全国省级政府网站中排名16位。政务信息发布逐步规范,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出台了加强电子政务内、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颁布了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应用规范,标志着湖南省电子政务开始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信息化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出台了《关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湖南省“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实了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了动漫产业享受软件产业税收政策问题,5年来累计落实软件产业退税3.15亿元。信息科研成果与人才比较优势日益突出。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麒麟操作系统、高比电容高压阳极电容铝箔、100nm大角度离子注入机、6英寸晶闸管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品化。湖南省共有大专院校105所,拥有属于信息技术类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学科18个,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技术等重点学科拥有多名两院院士领衔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着力培育四大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在开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以及对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湖南省情,重点培育太阳能光伏产业、软件产业、消费类整机产品和新型显示器件四大产业集群的重大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四大产业集群取得明显突破。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启动了重点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二是软件产业优势明显。2007年湖南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64.9亿元,继续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三辰、宏梦、山猫和拓维等骨干动漫企业继续领跑全国。三是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一批重大项目的产能开始形成,手机产业取得突破。四是显示器件产业通过技术改造遏制了下滑的势头。
着力提出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在总结全省企业信息化经验的基础上,把嫁接的切入点放在提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明确先进、适用、成熟的信息技术,解决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上的问题。立足湖南省现实基础,将本省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食品加工等9个行业的中小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从2007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试点。遴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
成了各个行业信息化专家组,集中专家的智慧提出了重点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08年,已会同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在9大重点行业率先实施100户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试点。此外,将企业信息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
着力推行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一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在线服务。出台了《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规范》。明确了到2010年50%以上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的分年度实施目标。组织开展为老百姓服务的“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发布《湖南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认真做好电子政务建设方案审核工作。完成湖南省承担的全国电子政务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试点工作。二是推动电子商务、软件外包发展。成功争取文化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省政府、中国移动在长沙举办中国手机动漫艺术节。精心组织、积极申报,原国信办正式批准湖南省成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示范省(湖南)”和建立“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商务部、原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批准长沙市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三是按照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推进长株潭信息同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同享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明确了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14个重点建设项目。
相关链接
湖南省信息化工作的经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全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省委省政府及时调整充实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明确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二是确立了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地位。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和加速推进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举措,把推进信息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和湖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引擎。
着力调查研究,提出符合省情的信息化推进措施。
围绕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2006年,组织力量对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电子政务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2007年,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肯定。
着力强化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结合湖南省信息化发展实际提出全年10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和考核。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成立了光伏产业联盟,对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合理分工、推动光伏产品应用、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