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说,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长江安徽段水环境污染严重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施“流域限批”,暂停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以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同时对38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在限批的压力下,各地区痛定思痛,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强硬措施。清理的1162个违法企业和项目中,目前已关停400个、停产整顿249个、限期治理102个;追缴排污费7.25亿元,罚款787万元。
潘岳说,“限批”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推动限批地区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如襄汾县已提前淘汰80万吨机焦、180万吨生铁、800万吨洗煤、80万吨精矿粉、7万吨再生纸和10万吨化工产品,涉及固定资产20多亿元。巴彦淖尔市关停取缔了乌拉特前旗中建冶炼公司等66项未批先建、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其中包括3家焦化厂、27个炼铁小高炉、3家小炼铜、5家铜选矿厂、6家铁选矿厂、4家铅锌选矿厂、1家选金厂,为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的项目腾出了总量指标。银光公司硫酸雾污染是白银市多年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在限批的推动下,总投资3.93亿的硫酸雾污染治理工程于8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948亿的白银公司三冶炼ISP环保工艺改造项目资金也已全部到位。市民在听证会上也对提高白银城区污水处理费价格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潘岳说,清理各地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是“流域限批”的重要目标。两个月以来,各地共清理违规政策112件,其中周口市在2003年以来的76份文件中清理出11份,各区县修订文件45个,废止5个,同时对372家“挂牌保护”企业实施了摘牌。巴彦淖尔市清理废除28个文件。渭南市清理了13个文件。巢湖市和邯郸市委废止了限制环保执法检查的文件,芜湖市清理了6个违反环保法规的“土政策”。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停止执行邯郸市环保局下达到开发区的环保审批权限,由市环保局对开发区原审批的环评项目进行重新评审。濮阳经济开发区对区内未经环评的工业企业以及未经环评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实施强制性停产整顿。
潘岳说,此次“流域限批”中,各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迅速整改值得肯定。但“限批”毕竟是一种特殊行政手段,限批的地区也只是全部地市中的一小部分。要从全局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创造出常规化的、更为系统的制度,比如建立官员的环境问责制度和考核制度;比如建立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再比如探索建立有效的环保后督察制度。在这些制度与政策未建立之前,环保总局将抽调所有力量对曾经整顿过的污染企业不断进行后续督察,对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不断进行抽查。
潘岳最后介绍说,根据目前各地各企业的整改进度,环保总局正在研究第一批“解限”名单。
来源:环保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