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个五年计划》出台并开始实施。三年来,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目标。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信息化“十五”规划蓝图可望提前实现。
按照“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全省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加速实施。“金保”工程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劳动和社会保障广域网络已基本联网。数字湖南框架工程现已完成全省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建库工作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名数据采集工作,应用现有的部分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先后为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岳麓山大学城建设规划、长沙市城区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全省电力建设信息系统和防汛信息系统建设等提供支撑。全省电子政务工程规划抓紧编制,“金税”工程实施顺利,“金盾”工程已经通过论证、立项。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将与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结合。在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方面,全省光缆总长度已完成8.2万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已完成1045万门,移动通信交换设备容量达到91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895万户,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740万户,每千人因特网用户数达32户,电信、移动业务收入达到115亿元,邮政业务总量达20.18亿元,邮政电子化支局达765处。广播电视发展迅速,电视人口普及率已达到91.7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1.77%,有线电视用户已达345.38万户,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用户达0.45万户,广播电视网络已提供的模拟电视节目已达35套。
“十五”以来,全省信息产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5亿元,同比增长96%。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到今年年底,产值由2000年的82.3亿元增加到220亿元,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51亿元增加到12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大大增强,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长了一批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LG、湘计算机等16家。初步形成了显示器、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及应用产品和软件四大产业基地, 形成了较完整的显示器件产业链。软件产业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计算机应用产品在全国有优势,新型元器件有特色,IC产业渐显实力,通信网络产品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