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7日,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专题,结合湖南实际,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谋划进一步推进湖南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路和举措。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周伯华,副省长郑茂清、杨泰波、徐宪平作了中心发言,中心组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了学习体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作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总结讲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那么,要走一条怎样的路,才能又快又好地达到全面小康的彼岸?
大家一致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所要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有以下特点:(一)新型工业化是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新型工业化是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三)新型工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四)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五)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WTO平台上推进的工业化;(六)新型工业化是在强调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背景下,吸纳而不是排斥劳动力的工业化。总之,这是一条知识型、节约型、集聚型、生态型的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在发展思路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走这条路,我们就可以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工业化,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金色大道。
大家强调指出:我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湖南的具体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湖南跨越式发展之路,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带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怎样结合湖南的“三化”进程,抓住事关湖南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点?
大家在讨论中形成了以下重要共识:
第一,抢占制高点,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必须抢占发展信息产业这个制高点。我省信息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仍然落后于发达省份。因此,必须把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是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并以其为依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二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振兴软件产业,加大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发展力度,务必使我省信息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三是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当前重点抓好电子政务工程和企业信息化工程,努力使全省人民得到信息技术及网络时代带来的诸多实惠。
第二,突破难点,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湖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必须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着眼于农业的长远发展,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农产品优势区域和产业带;二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兼顾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兼顾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实现两者协调发展;三是用现代技术与工业武装农业,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五是调整和改善农村就业结构,制定解决城乡分割的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地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扩大农民就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的核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富裕农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第三,培育热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作支撑。通过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思路创新。推进城镇化,必须注意将产业集群与搞好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相关产业集中布局,形成专业特色,尤其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同时抓住交通建设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催生一条条经济带的有利条件,完善高速公路两旁的产业和城镇布局,加快湘江生态经济带以及生态城镇建设。
第四,突出重点,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