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决策。
201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数字湖南建设纲要》,省政府发布了《数字湖南规划( 2011-2015年)》,对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领域信息化、政务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数字文化大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数字湖南”建设成为湖南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工作重心
“十一五”期间,湖南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年均增长 23.8%,其中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居全国第一,电池片产能居全国第四,软件产业连续7年居中部第一。取得了湖南“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关键设备等一批标志性信息技术科研成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入选了“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省”,长株潭成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为“数字湖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数字湖南”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空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数字湖南”建设已经成为湖南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工作重心。
(一)“四化两型”绘就湖南科学发展战略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化两型”既是湖南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也是一个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四化两型”是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四化两型”推进一年多来,湖南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2011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96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3.6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324.7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7576.80亿元,增长11.0%。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5∶38.6。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61.1%和34.1%。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湖南“四化两型”的一大亮点。 2011年,湖南全省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该省工业继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等7大产业产值先后过1000亿元后的第8个千亿产业。湖南信息产业的异军突起加速了湖南传统产业两型化、优势产业集聚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态势的形成。
(二)“四个湖南”亮出湖南“两型”新名片
在 2010年8月17日召开的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周强在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首次提出“四个湖南”的发展目标。绿色湖南、创新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这“四个湖南”,正是该省转方式、建“两型”叫得响的名片,是作为湖南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科学跨越的重要抓手,成为湖南实现富民强省的前进方向。
绿色湖南,是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化,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湖南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新湖南,是以科技创新为主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社会协同创新,是通过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数字湖南,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开发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是建设绿色湖南、创型湖南和法治湖南的基础和支撑。法治湖南,是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推进法治湖南建设,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转方式、建“两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三)“数字湖南”带给湖南经济社会无限空间
什么是数字化 ?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湖南打造的数字化,是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着力发展信息产业,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全省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谢超英指出,“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数字湖南”建设成为湖南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
“数字湖南”建设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湖南要建成覆盖城乡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 0.8以上,数字湖南基本建成,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根据《数字湖南建设纲要》和《数字湖南规划( 2011-2015年)》,到2015年,湖南将建成全省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向纵深领域推进;电子政务体系完备和应用普及,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形成并不断向基层延伸;民生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办事出行“一卡通”、居家生活“一键通”、学习工作“一网通”、在线服务“一点通”;数字文化实现繁荣发展,建成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传统文化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
“数字湖南”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5 月19 日,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湖南有线电视集团“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视频云应用实验室”匾牌,湖南三网融合“云电视”进入产业化阶段。
3 月13 日,湖南省首个技术壁垒信息平台上线,该平台由湖南省质监局标准化研究院承建,平台的开通,填补了湖南技术壁垒信息平台建设的空白。
1 月9 日,湖南省政府应急平台正式启用,应急管理工作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将为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发挥关键作用。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数字湖南”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着眼“四化两型”,突出多点支撑,“数字湖南”建设扎实推进,阶段性成效显现。
3G网络已经覆盖湖南全省,全省城区已实现 4M以上宽带接入,100%的乡镇和89%的行政村通宽带;
湖南全省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不断完善,地理空间框架的主干工程“一网、一库、一平台”基本建成;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 2011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10亿元,增长63.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4.7个百分点;
长株潭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 13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顺利推进;
全省已有近 300家企业完成企业信息化试点计划,与湖南电信合作,完成了3000余家“数字企业”创建任务;
“诊疗卡”在湖南大型医院内部挂号、划价、收费中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项目正式启动;
无线射频技术( RFID)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邮政和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公交IC卡基本普及;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信通”、湘农服务热线和信息田园等涉农信息服务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网上供销社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信息化工程和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
长沙、株洲、湘潭等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安全监控、智能环保、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字湖南”建设将是湖南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化武器,是进一步提升湖南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提升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有力手段。
[作者:韩少君 张先华 来源:衡阳经济网 责编:喻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