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工程”试点城市进展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0年01月11日 09:00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上个世纪末期,我国启动实施了“金卡工程”,上海、北京、青岛、杭州、无锡等12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十多年来,IC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安全监管水平不断加强,芯片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同时,RFID应用不断创新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并为创建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打下基础。本报对无锡、青岛、杭州等3个试点城市的“金卡工程”运营进展情况进行报道。
杭州:市民卡多卡合一实现三方受益
杭州市民卡项目是数字杭州的基础工程之一,目前已基本建成一个服务体系完备、持卡人群覆盖主城区、具有相对强大综合应用功能的智能卡应用系统。杭州市民卡项目目前已累计发卡217万张。持卡人群已覆盖杭州主城区16周岁以上杭州户籍市民(覆盖率超过了90%以上),并部分覆盖参加杭州市级企业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杭户籍人员。由市民卡服务窗口、96225服务热线、服务网站、短信平台、自助服务机以及社区信息亭等组成的市民卡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全面、快捷、方便的服务。
杭州市民卡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杭州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保障服务“一卡通”,目前主要以医保应用为代表;城市公交“一卡通”,持卡人乘坐公交、出租车以及停车等均可享受优惠;公用服务“一卡通”,以公共图书馆、公园等应用为代表;商盟支付“一卡通”,以市民卡账户和市民卡(城市通)钱包组成的市民卡商盟支付应用,能为市民提供多层次、跨行业、全方位的小额支付服务。
对市民而言,利用杭州市民卡可方便快捷地办理个人相关事务,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对政府而言,可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能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数字依据,能为执行政府公共政策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以提高政府效能;对社会而言,市民卡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可为社会各机构提供支付清算、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等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建设,以提高社会效率。
青岛:A/B双卡模式整合公共资源方便民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市以磁条卡为介质的各类银行卡有2000多万张,加上200多万张公交卡、60万张公用事业收费卡以及加油卡、工商管理卡等IC卡和230多万张医保卡在内的各类卡种,卡总数在2500多万张。这么多卡片用途各异且不能互相代替,造成了信息重复采集,制卡资源浪费。
基于此,青岛市决定推行“城市一卡通”。青岛一卡通采取了A/B卡建设模式,A卡为“市民卡”,B卡为“琴岛通”。A卡“市民卡”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实施,服务的范围涉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公积金等公共服务。B卡“琴岛通”卡由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作为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青岛联通利用全业务优势和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主动与该公司沟通交流,与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业务合作涵盖电话、宽带、电路互联、GPRS流量卡等多种业务。在青岛联通提供的强大网络支持下,B卡“琴岛通”卡整合了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资源,卡片投入使用后可逐步取代公交IC卡,出租车车费也可刷卡支付。
A卡“市民卡”采取实名制,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与银行合作发卡、由银行解决部分项目资金并承担现有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卫生、公积金等纳入“市民卡”体系,通过该卡可实现支付结算、信息查询和其他增值服务。B卡(琴岛通卡)实行非实名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琴岛通卡”成立股份制公司,将本市公共交通、燃气、超市便利店消费等缴费服务纳入“琴岛通”卡体系。
最近青岛市政府已经确定,自1月1日起,一卡通B卡“琴岛通”将逐步取代公交IC卡,青岛市民将告别名目繁多的卡片,实现车费、水费、电费、热费等多种费用一卡结算。A卡“市民卡”力争在2010年7月前发卡。
无锡:以传感网推进科技创新集群建设
按照温家宝总理作出的“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的重要指示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江苏省科技系统积极行动,全力推进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无锡传感网产业的创新集群。
目前,江苏省、无锡市与中科院投资5亿元共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已经全面启动,筹建中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分别与中科院微系统所、无锡中科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中心、无锡中科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和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等传感网产业技术链创新机构展开合作。近日,江苏省政府、无锡市又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协议,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网研发中心、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等也纷纷入驻,围绕传感网产业的技术创新集群正在迅速形成,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也因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围绕传感网产业创新服务,江苏省市各方联合投入4.2亿元,主要依托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无锡传感网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正在抓紧实施,将建成设计与仿真、工程化专用测试、外场测试、器件系统环境试验和柔性中试线等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2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等,面向传感网产业各类创新发展机构提供全面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服务。预计到2012年,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内将聚集各类传感网创业技术创新从业人员上万人,培育传感网领域企业近百家,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