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长沙段为何频现最低水位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08:33
【字体: 大 中 小】
湘江长沙段为何频现最低水位
近几年来,湘江长沙站的最低水位记录一再刷新:2003年11月1日25.24米;2007年12月14日25.15米;2009年10月7日25.06米!特别是今年,湘江特枯水位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
湘江长沙段近年为何频现最低水位?
原因之一:降雨偏少
10月12日8时,湘江长沙站水位25.15米,比10月7日25.06米的最低水位回升了0.09米。现场可以看到,湘江随处可见礁石、险滩,水面宽度仅有夏季洪峰时的一半。
“湘江水量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期降雨严重偏少。”省水文局副局长宁迈进说,今年9月1日至10月7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只有17毫米,导致水利工程蓄水偏枯,湘江水位持续走低。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远一点,可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2003年至2008年,湘江长沙站最低水位均在26米以下。出现最低水位的前一个月,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都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60%以上。其中,2007年11月14日至12月14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只有4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93%。
原因之二:河床下切
湘江中下游水位今年再创新低,但衡量上游来水量最重要指标的流量并非历年最小值。10月5日,湘江控制性水文站――湘潭站出现今年入秋以来最小流量520立方米每秒,大于去年最小流量494立方米每秒,但水位创下新低――26.69米,比去年最低水位还低了0.12米。
为什么今年流量大而水位更低?答案在于:湘江中下游河床下切,造成同流量条件下水位下降。
一幅湘江长沙站的河道断面图显示,湘江长沙段河床呈逐年整体下切趋势。其中,1990年―1995年,湘江河床最低点下切0.69米;2000年―2008年,最低点下切1.76米;1990年―2008年,25.00米水位以下河床平均下切2.3米。湘潭站、株洲站河床也平均下切1.6米以上。
水文专家分析,与上个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由于湘江干流下游河床下切,湘潭站500立方米流量情况下,其水位降低1.1米以上,长沙站水位也降低0.7米左右。
原因之三:用水递增
湘江流域,密布着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城市。随着湘江沿线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域用水需求逐年递增。
水文资料显示,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年,湘江流域总用水量分别为125亿立方米、136亿立方米、153亿立方米、176亿立方米。现在,长株潭城市群每天从湘江取水600万至70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湘江流量70多立方米每秒。
在水资源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流域用水量逐年上升,加剧了湘江枯水期水量供需矛盾。
此外,洞庭湖城陵矶水位变化也对湘江中下游水位有所影响。湖区水位高,会导致湘江干流出流慢,出现较小流量而较高水位的现象;湖区水位低,会加大湘江下游河段水面比降,加快湘水入湖,致使湘潭站同流量情况下长沙站水位降低。10月12日14时,城陵矶水位22.18米,在一个月内下降了近5米,水位较历年同期均值偏低2.5米左右,也使得湘江中下游水流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