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省慨而慷--新湖南发展综述 经济建设篇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9月19日 10:58 【字体:
     富民强省慨而慷--新湖南发展综述 经济建设篇
  
  2009-09-18 15:34:12 湖南日报
  
  
  
  60年弹指一挥,60年伟大跨越。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湖南经济发展成就, 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一段60年的历程,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曲折过程,是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历程,更是6800万湖湘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光辉历程。
  解放初期,我省相继开展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合作化运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三湘四水,大潮奔涌;芙蓉国里,春风激荡。
  从“大锅饭”到“包产到户”,我省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得以确立。
  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功之后,我省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商品购销体制、金融体制、计划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渐次展开,不断发展完善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最初的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上世纪90年代的股份制改革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直至新世纪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由易到难,到去年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以华菱集团、有色控股、中联重科、长丰集团等为标志的大型企业,代表着湖南工业的水平,代表着湖南的经济实力,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大增。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4933.08亿元,比1949年3.18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551倍!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省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省共登记私营企业2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100多万户。在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全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也迅速扩张,2008年实现增加值6252.2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6%。
  经过改革,我省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活力不足的弊端得到根本改变,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1997年,由于商品日益丰富,我省告别“短缺经济”时代;2008年,我省GDP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达到11156.64亿元,比1949年增长632倍。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一天创造的财富,就超过了1949年一年的总量,可谓一天胜一年!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
  内陆湖南走向世界大舞台
  一段60年的时光,是一部内陆湖南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冲破封锁,湖南一方面与港澳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对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同时,还千方百计与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轰动了世界,开始在20多个国家推广。
  改革开放大旗迎风飘扬,湖南对外开放阔步向前。地处内陆的湖南,以全新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
  开放的思路与时俱进。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省委先后提出“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拓宽三条通道,加速西线开发”的开放开发战略方针、“呼应‘两东’,开放带动”战略和“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吹响了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的进军号角。
  开放的平台不断搭建。中博会、珠洽会推进区域合作共赢,“沪洽周”、“港洽周”、“深洽周”刮起“湖南风”,湘商大会吸引“万商入湘”,“欧洽会”助力中小企业直接对接欧盟……
  开放的载体不断充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先后晋升“国家级”,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重点园区;郴州、岳阳、益阳、永州被商务部确定为中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山、水、洲、城各领风骚的长沙,引领湖南开放风气之先,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齐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三大全球零售巨头的城市;世界瑰宝张家界,以其无与伦比的神奇和秀美,在开放中成长为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引领湖南旅游走向世界……
  以更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湖南大规模“引进来”,延揽八面来风。 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为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以来首个重组案例;比亚迪汽车城落户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预期投产3年内产值至少达到300亿元;华菱集团通过转让股权,引进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上万个外商投资项目、200多亿美元外资、4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一批知名跨国公司落户湖南。
  以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湖南大踏步“走出去”,热情拥抱世界。华菱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部分股权;三一重工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设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在欧盟最大实业投资项目;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老牌名企CIFA,成为世界最大混凝土工程机械制造供应商;湖南动漫节目《蓝猫淘气3000问》版权出口美、英、韩、日等36个国家和地区;浏阳花炮绽放全球……至今,我省已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共有境外投资企业达270家,今年上半年对外实际到位投资额9.6亿美元,高居全国第一。外派劳务也不断发展,2008年就有2.53万名湖南人“打洋工”。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湖南对外开放的水平显著提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能量。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25.6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88倍。利用外资建成的长潭西线高速公路,使长沙与湘潭两大城市的距离由一个多小时缩短到15分钟。我省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创造了近千万个就业岗位。
  从贫穷落后到富民强省--
  全省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条6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湖南,一头连着走上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之路的新湖南。
  解放之初,摆在湖南人民面前的,是一副经济濒临崩溃的“烂摊子”:工矿企业停产倒闭,百货商店歇业关门,交通运输陷于瘫痪……
  从1949年到1978年,尽管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失误,我省经济建设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在我省兴建了331厂、江南机器厂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从1949年到197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由17.65亿元增加到146.99亿元,增长8.32倍;地方财政收入由2.15亿元增加到27.98亿元,增长13倍;钢产量由零增加到62.44万吨。同时,还通过大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等,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改革开放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全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个转变”、建设“三个强省”、坚守“四条底线”等一系列战略思路,全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并带动了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经济发展后劲十足,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1978年到2008年,我省GDP由146.99亿元增长到11156.64亿元,增长76倍。一系列的数据印证了湖南不断提升的实力--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2008年,湖南省粮食产量297亿公斤,比1949年增加233亿公斤,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第一;生猪外销量居全国第一;茶叶、淡水产品、油料、柑橘、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新型工业化成为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经过60年发展,我省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配套链条。继2007年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2008年我省又新增食品加工、石化、有色三个过1000亿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光伏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加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42.15%,比1949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以上,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992.2万千瓦,2008年发电量达829.56亿千瓦时,而60年前仅0.19亿千瓦时。电力正为湖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能源;省会长沙与其他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新农村建设、洞庭湖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均顺利推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三湘大地美。2008年与1949年相比,全省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加333倍;1949年,全省人均国民收入52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1.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12.50元。
  “一化三基”、“两型社会”、“弯道超车”……构成了湖南经济发展特有的“标签”。今年上半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湖南GDP仍然增长12.8%,增速由去年全国第九位跃居全国第五位,领跑中部地区。
  甲子华章,精彩非常!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民在历经坎坷之后,开始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之路上的迅跑。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富民强省慨而慷--新湖南发展综述 经济建设篇

768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