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种田一样管理城市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6月12日 10:50
【字体: 大 中 小】
管理城市怎么能像种田一样?很多人会认为这二者没有一丁点儿可比性,然而山西省太原市就是这么做的。
“网格城市”的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中早已推广,如果用阡陌纵横的农田来比喻网格化的城市,城市管理者就像在划定的责任田内精耕细作的农民,城市管理的方式也开始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在以往的城市管理模式下,许多问题都是被动发现的。虽然有巡查的机构和人员,但是没有市民举报或媒体监督,城市管理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太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局长朱茂生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把太原市分成 2万多个网格,确定每个信息采集员负责哪些网格,如同给农民划分责任田一样。”
这种模式不仅确定了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还使得从发现到上报问题,再到问题的解决以及事后的核实——整个城市管理环节更加快速、高效,也避免了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给城市管理水平带来了质的提升。
数字城管怎么管?
2004 年,北京市东城区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第二年,建设部将其确定“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信息化技术,对城市管理进行再造。
可以这样简单地阐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先把井盖、路灯和公用电话亭等部件信息录入到数字城管系统中,巡查的信息采集员随身携带具备 GPS功能的城管通手机,发现问题后可以把出问题的部件、事件信息立即报告给数字城管中心,中心再向相关责任部门下达指令或协调进行处理,信息采集员最终再将处理结果反馈回来。
利用信息技术,城市管理机制也进行了创新,创建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监督中心主要承担信息采集、考核评价功能;指挥中心主要承担案卷派遣、协调指挥功能。我们按照建设部的要求严格实行了‘两轴分离’,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独立运行。”朱茂生告诉记者。
太原市在整体的建设模式上按照建设部制定的标准,如实行“监督、指挥”功能的分离,但是在具体的流程上却有自己的特色。
很多地方推广数字城管模式是由城市管理局牵头,但是太原市没有这样的城市管理机构,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还是归市容环卫局,所以就确定由市容环卫局来牵头。朱茂生告诉记者,市容环卫局早在 2005年就已经开始划定几个城区进行网格化管理试点,与数字城管的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概念和原理是一样的,因此由环卫局牵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城管通不普通
“目前太原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在试运行阶段,划定了 107平方公里的覆盖范围,基本涵盖了中心城区。将这个区域分为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的信息采集员负责巡查,每人配备一部城管通手机,现在共配备了 180部。”朱茂生告诉记者,城管通手机和普通手机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内置了专门的城管通软件。
但就是这款看似普通的城管通手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却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具备 GPS功能,因此信息采集员的巡逻轨迹随时都可以调取出来进行回放。“通过回放巡查路径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采集员是否按要求去巡逻,否则他回家去睡大觉你也不知道。”朱茂生笑着告诉记者。
当然, GPS还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采集员到了某个发生问题的部件位置以后,通过经纬度定位可以直接把位置信息报告回去。位置信息和后台的地图吻合之后,就能直接查出部件的属性,比如某个井盖是什么时候安装的,什么型号,负责单位是谁等。获知位置信息之后,处理问题的责任单位不需要费劲去寻找,可以根据地图直奔发生问题的地方而去。
除了 GPS功能之外,城管通手机的拍照、录音频、发短信等辅助功能在信息采集中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信息采集员一般发现问题都是进行拍照,将照片传回监督中心。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发短信,图片和文字仍然无法清楚表达问题还可以录上一段音频,再报告上去。”朱茂生说, GPS定位加上地图、文字、照片、音频信息综合上报案件,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监管工作效率。
太原经验的背后
“我们从 2007年 12月底开始筹建到 2008年 10月底,基本建立了符合建设部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朱茂生感慨地说,如此之快的建设速度靠的是大家夜以继日的“精耕细作”。
在外人看来,太原市的数字城管工作似乎进展的非常顺利,今年 4月 9日,通过了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的验收。建设部专家对太原市的评价是“投资少、速度快、效果好,对中部地区建设和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具有示范作用”。然而,当初太原市并没有被列入建设部 51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中。
“我们虽然不在试点城市之中,但是对这个事情非常感兴趣,也很积极。 2007年开始做了之后,建设部的领导和专家也渐渐注意到这些工作。”朱茂生向记者介绍,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曾考察多次,第一次来还觉得太原市可能对这个工作不太了解,然而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很吃惊,因为他看到太原市取得的成就非常大,进步很快。
2008 年下半年,郝力和建设部其他专家提出,太原市的工作成绩已经有资格作为试点城市,建议太原市申请增补为试点城市。朱茂生说:“听了专家的建议之后,我们都很振奋,当时都没想到还可以增补!”
当记者问及太原市的建设经验时,朱茂生笑着表示:“其实我们总结的经验和建设部专家总结的差不多,那就是需要领导重视。以太原市来讲,山西省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太原市长张兵生,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俊明等领导一直在关心这个事情,如果仅仅靠环卫局牵头,要协调那么多部门一起配合就很困难。”
让朱茂生印象深刻的是,在建设部验收大会召开时,所有相关单位都到场。在听到国家级专家对他们所作工作的高度评价之后,“才发现原来大家干了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朱茂生就像丰收的农民一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摘自《中国信息化》 2009年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