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6月10日 11:45 【字体:
     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李宏剑
  
  2009年06月05日09:2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有国际格局的,以学术的角度影响着国际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有阶级特征的,以政治的理念构建着具有各国特色的思想学说体系。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发现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生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新阶段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时代高度,在科学发展中引领着意识形态新潮流,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联结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新纪元。
  一、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使命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思想觉醒,把握最基本的时代规律和历史结论。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使命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不能本本论,不能用狭隘的认识论产生系统的方法论和形成系统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国情这个主要因素搞发展。
  哲学有二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元论,二是二元论。但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的存在环节,决定哲学只能用两种境界存在,就是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方式存在。马克思主义从一元论的角度解决着哲学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历史问题是人类发展的问题。解决历史问题,就是时代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矛盾,也是时代的口号。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要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原上,阐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共产主义的社会规律等,用社会存在解释了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一种能上下贯通、左右拓展的理论体系,它的性质在于其能从根本上发生质变,进行质的飞跃。而坚持马克思主义本本主义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是哲学经典作家,但马克思不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模式创建者。马克思主义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是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的才是社会制度、社会模式问题。因为实践和管理、改革和创新、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才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使命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上的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上的历史性结论。
  二、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只有发展这个硬道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主要在于用问题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从这样的一种原理状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普遍性。承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是形而上学宇宙观的主要特点。
  从这些原理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特征,就是马克思主义把发展作为一切本质特征的硬道理,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念。
  现在,我们倡导继续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的本义就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篇章里,很少有针对中国现状或是某一个历史阶段提出纲领性意见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建设性的实践,用中国原理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从正确对待历史文化,正确对待人类创造的文明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上,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正确对待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上产生的新原理,从这些原理中为中国阐释新原理。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的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在发展中,我们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对一切事物坚持辩证否定观,把握可能性和现实性,杜绝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继续解放思想中,以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纪律意识作条件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和发展上建设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胡锦涛主席指出:“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最广泛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高度发出的伟大号召。而这个号召的时代内涵是,作为中国改革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这个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中为中国共产党找到执政新概念。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国情,符合国情的思想建设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本。
  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的进步意义取决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发展是时代的高度。而时代的高度上的方向就是思想的历史性建设和定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是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理而创建的新理论思想。
  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是我党始终坚守的理论原则。当然,任何阶段的特征,都不可避免存在失误。失误是探索的一种方法论。关键是;一种制度中,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代表方向上不能出错,文化和哲学的前进方向上不能出错。更主要的是;党性立场在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不能出现错误。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方向。一
  种制度中,局部的某些环节上可以存在错误。一切科学的结论,都是在否定错误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
  发展的根本也在于解决矛盾。问题是;让矛盾从制度本身的发展中解决才是科学之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作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原理,是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上的新认识和新判断,也是从另一种原理上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处理矛盾的辩证原理,而方法是观点的方法论,方法论的存在就是哲学存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入无产阶级这个高尚境界的唯一实践论和认识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哲学条件、阶级特征就是实现质的飞跃。
  当代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新原理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表现特征。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方式,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规律。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制度向科学方向上的转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当代中国的表现特征就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里,发展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原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形态上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毛泽东时期、解决的主要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尚无体系和格局的问题。经历了邓小平时期,解决的主要是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经历了江泽民时期,解决的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问题。正经历胡锦涛时期,正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形成时的时代背景、哲学条件和阶级特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判断,历史的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始终处于一种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发展,其发展的条件也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经济建设多元化发展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上的矛盾的科学之举。
  能推动社会发生进步意义的哲学体系,反映的才是科学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就是用历史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产生马克思主义新原理,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俱进,这样的新原理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多元文化背景上的规律论、方法论,是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最科学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是分阶段、分特征发生变化的,质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不变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性很强的思想体系。民主的根本含义就是保障民生,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形成的矛盾。而任何一个国家,思想信仰有多元性,民族文化有多元性,生活习俗有多元性。只有把思想体系制定成一种制度统一于社会的发展中,才是社会的进步表现。社会进步的法则就是尊重差异,兼容文明,集中管理,将理想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目标。把所有现象,抽象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发展理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不搞思想指导的多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如果坚持思想指导的多元化,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普遍观点同中国发展普遍结合的情况下产生新原理,用以意识形态的指导,否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现象。
  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先锋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从理论体系上找到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科学配置方法,实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尤其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的方法,实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本质上的区别和发展途径。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方向、共同理想。
  多元文化是一种时代背景,多元文化也是一种时代产物,但多元文化只有通过科学发展的形式,集中概括成马克思主义,用以在意识形态上的思潮引领,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置于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而完整地在工业和农业革命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以创建新原理的形式形成了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经济体系的格局,巩固了执政地位,建立了统一的思想体系,使先进文化始终处于时代前列。
  当然,世界形势的发展总路线,受多元文化、多元经济的影响,总会与具体历史进程出现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角度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标志,就是缩短发展的差异。而差异的实质是提倡整合多元化社会发展理念,集中目标,形成共同理想。历史经验昭示;一元化的格局是科学发展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品格。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先锋,关键还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产生事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防止知识绝对化和思想僵化的唯一条件。发展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共性。
  一个政党,必须有一种理论体系作武装,必须有一个核心作旗帜,必须有一个组织作号召,这也是政党的生命所系。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重在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哲学的角度上讲,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思想和信仰是政党走向的高度与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度的,原因就是其思想本质始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始终实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抽象过程。用马克思主义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先锋的共同理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的产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
  所有思想体系,都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能,作用和影响上建设的,使之形成一种社会在道德意识、法制纪律等方面的秩序。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的根本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是解决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的关键。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就是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原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思想体系就是一种基本理念,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就是一种政治规律在客观状态中的科学形成。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关键还在于对社会核心理念的概括。马克思主义就是用思维和存在的方式,用方法论和世界观使一种学说形成一种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就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思想体系的科学发展就嬗变成一种真理。
  社会规律同其它规律一样,都是客观的。客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客观规律,就把唯物论和辩证法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以此基础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以此方式观察世界,处理矛盾,考察和研究社会历史,推动社会产生进步意义。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把握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立新思想体系,符合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高度。
  创建马克思主义新原理,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办法。只有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系统而集中地解决一个时期形成的矛盾,才是哲学问题成为时代的口号,哲学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上产生新高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哲学,是一切时代的高度,哲学,是一切问题的高度,哲学,也是一切口号的高度,哲学,还是所有社会现象概括的高度,当哲学进入抽象状态中,哲学的时代意义就是产生高度。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具有地标意义特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空想主义,它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统一思想的标志,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总路线总纲领,它在改革开放时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方向,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是以民主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学说指南。总之,马克思主义在结合中国历史各阶段的普遍情况,从高于哲学的视角,不断实现质的飞跃,产生出新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每个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时代给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定义。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从哲学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768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