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02月17日 16:42 【字体:
     醴陵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2009年02月17日13:4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醴陵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扣本地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资清欠等系列服务,有效缓解了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摸清底子抓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近年来,醴陵市大力发展以本地产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的新型劳务经济,全市有近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醴陵市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9.033万人。春节后待业在家的农民工为2.486万人,就业形势严峻。该市加大了对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扶持培训,并给予培训补助,人平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补助700-1300元;参加劳动部门认定的如钳工、车工、司机等培训的可以得到500元补贴;在职职工通过充电学习的,能得到120-230元的补贴。通过依托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农民工转移培训工程,结合产业特点和需求,已培训返乡农民工2000多名,其中100多人获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绝大多数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去年,该市还通过政府买单、学费全免的方式开设陶瓷、花炮高中技班2个,短期培训班25期,为产业发展储备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帮到点子解民忧,维护合法权益
  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设领域清理解决拖欠工程款工作,兑现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市加大清兑力度,成立了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措施。一是集中抓好清兑农民工工资,明确要求建筑企业不论什么原因,必须在规定的限期内兑现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二是积极引导施工企业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追讨欠款,清欠到位的工程款优先支付拖欠农民民工工资。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将恶意拖欠的房地产企业列入建设企业不良信用档案,作为资质管理的重要依据,特别恶劣的资质年检不予通过。并向市招投标局建议停止其参加项目投标的权利,及时清出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无能力支付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申请进入司法程序,强制变卖资产用以支付。2008年清理拖欠工程款320万元、农民工工资76.6万元,妥善处理了永胜瓷厂、财富广场等工程项目的农民工上访事件,清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认真解决农民工实际困难。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驻村联系点为定点帮扶单位,与返乡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走访慰问送温暖。春节前后,各级党组织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二是拓展平台强服务。运用全省开展的“万个部门帮村,万名干部驻村,万家企业联村,携手共建新农村”和市“五个一”等活动平台,引导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切实帮扶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深化“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引导和激励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培训、聘用联系村的返乡农民工,鼓励他们与返乡农民工对接项目、合作创业。全市共有80个市直单位、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参与了结对帮扶活动,参与党员干部1259人,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2193人,发放慰问金14.8万元,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5600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2580个。
  开好方子定好调,力促就业创业
  广开门路,提供就业援助。一是依托本地产业,吸纳农民工就近就业。该市充分发挥陶瓷、花炮等本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导作用,配套出台了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一系列政策,集中力量打造以产业为载体的就业平台。去年12月份以来,已吸纳4400余名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仅华联瓷业一家,就新招返乡农民工500余名。第三产业也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近2000个岗位。该市还在株洲地区县(市、区)率先开通了人事人才专业网站,为醴陵企业、人才的创业和发展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目前有52家企业和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提供招聘岗位119个,拟招聘人员近千人。二是大力规范劳务中介。建立健全了以劳动力市场、劳务输出总公司和民间职介所为主体的职业介绍网络,积极与广东、上海、深圳等地的厂家联系,为培训合格的返乡农民工牵线搭桥。近期已组织向市外劳务输出2600余人次。
  优化环境,提供创业平台。积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回乡创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手续上予以简化、税费上予以优惠,为返乡人员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该市浦口镇碧泉村村民周伯平是一个在东莞经商多年的小企业主,看到家乡良好的创业环境,他主动回乡投资30多万元创办了一个特种养殖场,开始“二次创业”。同时,该市依托在外经商的醴陵人,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招商。广东省中山市有大批醴籍企业主从事电光源及其配套产业,通过积极争取,中山市已签订意向协议,在醴陵筹建中国中部电光源及其配套产业基地。此外,作为湖南省15个建筑劳务基地县(市)之一,醴陵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建筑、防水等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做强建筑劳务龙头,有组织地输出建筑行业农民工。目前,全市有建筑业企业30家,外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4万多人。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醴陵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768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