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模式”:全国农村信息化样板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8年11月21日 08:56 【字体: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网络覆盖,前不久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作省域示范”牌匾,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作省域示范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宁夏模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将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总结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实现“三网融合”,推广现代远程教育,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十一五”“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目标。
  
  建立信息服务站实现村村通网络
  
  目前,全国涉农网站为 1.8 万个到 2 万个,专门的农业网站达到 6000 个,网上农业信息是海量的。但就目前全国的情况而言,在海量的农业信息和农民之间还存在天然屏障,农民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知识水平偏低,成为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业信息化始终存在一个从上往下看和从下往上看的问题:对于会用电脑的人来说,从上往下看,会发现农业信息非常多;但对于不会用电脑的人来说,从下往上看,什么也看不到,信息即使海量也无法发挥效用。因此,一定要解决农民用得上的问题。
  宁夏农村信息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不但实现了村村通网络,而且真正解决了农民用得上网的问题。目前,宁夏 2362 个行政村已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建有信息服务站的目标,每个服务站配有计算机、摄像头、网线、电视机、打印机等 8000 元 -10000 元不等的基本设备,实现了村村能上网。宁夏没有停留在这一步,而是在此基础上,保证了每个行政村都配有一名信息员,教会农民使用电脑,指导农民上网,这样信息化设备不再闲置,而是让农民真正用了起来,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据统计, 2007 年以来,宁夏通过信息服务站上传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29 万多条,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收入 2.3 亿元。
  
  搭建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在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上,基本上是遵循国家投资带动地方投资的模式,但国家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投入上缺乏专项资金,大部分地方无力支付农村信息化的公共事业。此外,由于省、地市、县、乡镇和村级级建平台,导致信息供给平台“多而散”,“千网一面”,重复建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宁夏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区建立统一的平台,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面向全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为节约成本,提前谋划,宁夏邀请了全国最知名和权威的专家到当地调研,并对信息化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研讨,摒弃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建立省、地市、县、乡镇和村五级平台的一贯做法,确立了在自治区建立一个统一平台,直接对地市、县、乡镇、村提供服务的方案和思路,并按此方案和思路予以实施。从而节约了逐级建平台和购置设备的成本以及房屋、人员维护等成本,并克服了越往下走技术水平和维护能力越弱的弊端,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自治区财政拿出 2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心平台建设、呼叫中心建设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并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吸引企业和招标单位投资,解决先期投入问题,要求各地按照统一标准将信息服务站先行建立起来。验收通过后,自治区政府再以奖励的方式拨付 2000 万元资金,有效避免了标准不统一、设备不到位等问题。
  平台建成后,自治区政府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全区的信息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自治区政府组织全区 300 多名优秀专家,为农民提供实时的在线视频信息咨询服务,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除此之外,目前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汇集了 3500 多个影视节目、各类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宁夏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讯,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拓宽了农民的信息渠道,增加了农民的受教育机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副县长沙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 “同心县作为自治区农村信息化 2008 年的试点县,已在全县建成了 131 个新农村信息化服务站,这些服务站的建成对于山区的老百姓是件大事也是件喜事。长期以来封闭在山里的老百姓可以通过 IPTV (网络电视)和宽带与世界连接起来,对他们来讲,是在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的感觉。老百姓有句话:大山挡不住信息,网络连接着未来。农村信息化服务站非常受老百姓欢迎。”
  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村支部书记马占文介绍说:“信息化网络进村后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打开了一扇窗我感觉还不够,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扇发家致富的大门。”身为村支书的马占文还是新华村的信息员、农业大户和经纪人。在马占文的带领下,新华村的村民不仅对上网产生了兴趣,掌握了上网方法,还常常利用视频请专家支招,解决农业种植养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一次,一个村民的果树叶子突然两面变黄,非常焦急,通过视频向专家进行“面对面咨询”,了解到原来是果树种植太密、不通风所致,再加上修剪技术跟不上,以致虫子增加、叶子变黄。经专家指点,这个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农民认识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网上的便利资源。而马占文作为经纪人,前不久通过网络在一次劳务输出中不但给村民找到了务工机会,自己也从这笔交易中一次性得到了 3000 元信息服务费,上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突破体制障碍率先实现“三网融合”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有平台无服务体系的问题,很多农村信息化项目规划不科学、多重投资、重复建设、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同时还存在分散、信息不对称等缺陷。还有一部分是政绩工程。这些项目无法真正解决农民获取信息的难题。宁夏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将农村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从区委书记、区主席到分管信息化的区副主席在一些重大、关键问题上始终保持一个声音、一个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2007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由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互不准入,造成重复建设和巨大的资源浪费。自治区党委、政府大胆提出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三网”有效融合的设想,确定以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利用电信数据传输网传输广电提供的高清晰电视节目,利用机顶盒等设备,在一条入户网线上为用户实现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 IPTV 发展模式。政府通过恰当处理产业链核心的价值关联,以广电、电信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创造性地使宁夏首先在全国突破“三网融合”部门网络资源分割的体制障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共赢”。
  今年 8 月 15 日,随着中国电信无线宽带网络连接到同心县五道岭子村,宁夏电信投资 2 亿多元使全区 2362 个行政村都可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省区。 9 月 1 日 至 3 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在宁夏对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省域试点进行验收评审,并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 8 部委领导现场观摩。专家组认为,宁夏农村信息化试点方案科学,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工作有创新性,出色地如期完成预定的各项试点任务,所取得各项试点经验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评审。 9 月 19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宁夏召开农村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全国范围内学习、推广宁夏经验。
  
  培养信息员队伍谋求可持续发展
  
  沙莉说:“自治区政府在平台建设问题上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自治区的平台直接进村,给农民带来很多方便。对我们来讲,技术上不操心,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稳定、过硬的信息员队伍,将信息服务站管好、用好,这关系到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稳定信息员队伍、提高信息员素质的问题上,宁夏想出了一些有效的办法:一是对信息员进行培训,解决农民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的问题。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政策给信息员补贴。宁夏有科技特派员制度,财政可给予每人 300 元的补助;大学生村官可兼做信息员;另外本级财政通过支农的方式也可给信息员一定补助。三是允许信息员在提供专门商业性信息服务时获得提成。四是鼓励信息员创业,支持其在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充当经纪人的角色,调动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以服务站为载体提供更多的服务,争取财政支持。目前很多服务站都整合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工商、治安等十几个大类、几十个小类的基层服务,少花钱多办事,并获得了财政支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文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解决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要建立农村信息化的长效机制。目前宁夏的基本思路是:公益信息服务部分由财政支持,其余部分则通过市场化运作,使市场和公益结合起来运作。自治区有些县市通过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等形式来运作管理,发挥信息中心和农资企业的双重作用,将信息流和物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联系买主和卖主以及网络订购的大宗交易获得收益,这也是提高信息员工资待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
  
  加强科学规划扫除发展障碍
  
  目前,全国各地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困难。首先,亟待建立信息服务站,并培养一支稳定、过硬的信息员队伍。就宁夏目前的情况而言,信息服务站已经建立完成,但信息员队伍由于工资收入低、构成复杂等原因,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员的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信息员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应继续探索和创建信息员激励机制,可将信息员的培养和大学生村官及基层农村干部的培养结合起来,调动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信息员队伍的稳定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农村信息化获得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作,谋求科学发展。当前,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决定,都在按照各自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看缺乏统筹协调和科学规划。在这一点上宁夏也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因使用了统一平台而有效化解了这个矛盾,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不同方面的思路和方案统一归口在自治区的平台之上,做到了有机统一和整合,既节约了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为农民提供了便利。
  此外,当前农村信息化还存在农民支付能力总体偏弱、融合难度大等问题。杨学山表示,农村信息化是科学发展上水平、广大农民得实惠的十分重要的载体,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责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配合其他部门在农村信息化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进一步调研和沟通,积极推广宁夏经验,并希望尽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大体想法是:选择 3 ~ 5 个省区作为先行推广的省区,用 3 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自《中国电子报》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宁夏模式”:全国农村信息化样板

768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