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8年11月20日 15:20
【字体: 大 中 小】
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 侯世国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发展一是经济发展,二是社会生活的发展。我认为,对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经济发展是基础性的,带动性的,主导性的,而工业经济又在经济发展中占主要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工业行业管理的职责,如何使工业经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是我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加以深入思考并认真实践和落实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粗放发展加剧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7年我国 GDP达 25万亿元,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还表现得十分严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
我国实现 GDP占全世界 GDP的 5%-6%,但是为此消耗的国内和进口的各种资源却远远超过这一比例,其中消耗原煤 25亿吨,钢材 5亿吨,氧化铝近 1300万吨,水泥 13亿吨,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 30%-60%。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偏高。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量的 1/4,但是农业灌溉用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一倍,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0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用高消耗换来的代价则是高排放和高污染。小发电机组比例高,耗煤就多,粉煤灰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就多;水泥立窑多,矿石利用率低,废料、粉尘排放也多,我国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 10倍以上。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居世界前列,多数河流污染十分严重,对未来国内居民生活用水造成难以预测的威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 1/3、铜产量的 1/2、纸制品的 1/3都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就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的重点产业水的消耗率已呈“零”增长,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我国目前资源回收率还比较低,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往往成了废弃物。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 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55%;矿产资源回收率为 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个百分点。煤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为 30%左右,小型煤矿只有 10%-15%左右。我国每年约有大量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及废塑料没有回收利用。此外还有环境容量的压力,我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居世界前列,如果按目前的方式大量消耗煤炭,排放污染,不仅国内环境质量难以改善,来自国际社会的环境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国内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有责任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控制排放,减少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约束,在有效保护国家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