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深度定制 手机商业模式谋变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8年10月09日 15:53
【字体: 大 中 小】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刘东凯
中国的手机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导向回归主流。在运营商逐步发展的阶段,手机企业如果从现在开始进行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和培养,还是有着无限美好前景的。
9 月28 日 ,中国移动、三星电子、微软三大行业巨头联手举行“杰仕人生”三星SGH-i908E 新品发布会,此款产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畅享无线互联的缤纷空间,拉开了移动通信运营商、操作系统软件供应商和移动终端供应商之间深度战略合作的序幕。这是中国移动第一次和终端厂商深度定制,内置了移动梦网、 139邮箱、飞信、手机证券等多种客户端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工作和生活、娱乐需求。这将彻底改变中国手机行业现行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技术决定手机厂商成败
9 月23 日 ,伴随着谷歌手机的华丽亮相,消费者领略了手机的未来倩影同时也看到了手机将与移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结合。目前手机的通信功能已在逐渐淡化,比如谷歌手机的应用功能与位置、导航和地图有关,越来越多贴近生活和工作、娱乐的功能需求对手机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据说中国移动已经组建了 强大的团队投入Android (手机操作平台之一)进行终端应用开发,未来可以带来超额的利润和对手机终端巨大的掌控力,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绝对优势。 9月 28日中国移动深度定制终端模式开启了,中国的手机厂商如果仍按照目前的商业模式运营,那么洋巨头都可能沦为移动运营商的硬件提供商,而没有技术支撑的国内品牌在未来手机智能化深度定制的时代,根本无法立足。
中国手机制造企业基本都在用联发科的整套解决方案,企业本身只是负责外观的选择、产品的上市推广、终端的维护,这使得国内整机品牌根本没有技术积累,就像无源之水,随时面临干涸见底的危险。中国移动及其他运营商的深度定制是未来手机行业的主流模式,对手机企业的技术积累要求很高。手机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和他们一起针对客户需求和网络特点开发出独有的易用功能和技术,瓦解运营商之间的客户分流和竞争,依靠独有的功能和技术黏性绑定消费者,这是运营商的根本。从早期联通和酷派发明的双网双待机,到今天的 iphone(苹果手机 )、黑莓、谷歌,都是技术导向的成功范例。
针对这样的巨大变革,手机企业的技术积累不仅是掏钱组建一个研发团队这么简单了。研发需要有清晰的战略和对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路径具有前瞻性,而且研发的不确定性是烧钱的机器,风险巨大。企业如果没有巨大利润来源也是无法支撑的,这就是中国手机企业不愿意投入的根本所在,也是联发科可以风生水起的原因。所有手机产业链上的人都知道,没有研发和技术积累是不可能在未来获得成功的,但中国手机企业不愿意把到手的钱投入到有可能化为灰烬的技术研发上。不过,失败的经验也是技术积累的核心,技术创新的成功是在无数次失败的经验上积累起来的。
手机企业的技术积累是一个不断重复失败、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临时组建研发团队就可以实现运营商需求的,要顶住不断失败、不断烧钱的痛苦和寂寞。时间和过往的经验成为研发团队成功的根本,所以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在手机研发领域无法实现,手机的功能和技术演进太快,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中国的手机企业要想符合运营商深度定制的需求,必须以归零心态坚持自主研发、放弃眼前利益、培养自己的研发核心人才。所有的技术都可以被复制和抄袭,但是核心人才是无法克隆的,人才也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企业的人才观是研发团队成败的关键,面对运营商深度定制时代的技术需求,中国手机企业要建立卓越的研发人才引、留、用制度,打造一流的研发团队是应对变革的根本。手机企业要从一个硬件提供商变成一个软件和技术供应商,这是根本性质的转变,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未来获得生机。
分销商或将“下岗”
中国移动的深度定制已经有了手机终端分销商的雏形,中国电信成立了终端公司,中国联通有华凯。如果运营商直接面对手机终端厂家提出技术需求,依托自己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合作营业厅、数以亿计的客户资源进行政策捆绑分销,对市场上的热销功能和卖点一网打尽,整合运营商和终端商所有资源进行推广,将会形成市场热销的局面,谋求利润最大化。那么作为传统的中间分销商等将面临“下岗”的危险,谋求转型在所难免。中邮、天音等叱咤风云的手机分销两大巨头在很久以前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零售渠道以规避风险,应对这种变革,可谓深谋远虑。
传统的分销商模式面临着瓦解和转型,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发展和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刚刚起步需要资金平台的支持,使得分销商的格局还会存在,但是商业模式将会随着运营商对终端掌控力度的加大而彻底改变。分销商仅仅作为资金平台获得微薄的利润不会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整合资源与运营商联合搭建类似合作营业厅的零售平台模式是不错的选择。消费者未来手机终端的主战场都将围绕运营商而展开,谋求与运营商合作终端平台的搭建将会成为手机终端零售的主要模式,社会零售渠道将降格成为辅助渠道。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分销商凭借积累的客户及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进入零售渠道,进而规避移动运营商通过深度定制将掌控市场热销机型的不利局面。
传统的手机分销商掌握着手机产业链上游的众多资源,有着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对区域零售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对零售发展最大瓶颈的选址和开店有着其他商家少有的信息资源。而全国的手机零售企业几乎没有,所谓的全国连锁只是局部区域的强势,这对掌握着全国销售信息资源的分销商而言就是机会。中国目前没有出现像天音这样全国无缝覆盖的手机零售大鳄,夫妻店、区域连锁是主流。国美、苏宁也无法突破开店瓶颈,难在手机零售终端称王称霸。传统的分销商有着上游厂家的资源、与运营商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遍布全国的分销团队,掌握着最宝贵的市场信息资源、强大的资金平台,如通过并购和运营商合作进入零售渠道,或将会出现类似家电行业的手机零售巨头,与运营商共同发展获得成功。
零售市场洗牌在即
很多行业都彰显着渠道为王的霸气,中国手机零售渠道也一直坐在王者金碧辉煌的宝座上,引领着手机行业的发展。但伴随着运营商深度定制时代的来临、手机零售的市场份额将会随着 3家运营商的自有和社会合作渠道的延展而逐步放大,社会渠道将会逐渐萎缩,最终成为辅助渠道。手机零售卖场的赢利将会越来越少,面对失落的王冠,许多有志之士也是无可奈何。手机零售渠道建设全国覆盖几乎无法实现,开店持续走高的成本又需要巨额的资金。中国手机零售渠道的主体大多是区域连锁和夫妻档口,形成的地方割据局面一时间无法动摇,每个省份都有强势的区域品牌,外来者根本无法生存,目前没有哪一家有实力来进行整合,这为有资金平台和融资能力的行业大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有一两家企业出巨资整合中国的手机零售渠道,将它们收归麾下,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将会改变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成为行业的翘楚,有机会走向全球。天音和中邮都具备这样的潜质,但不会有人愿意尝试这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商机。
在运营商深度定制的策略下,中国手机的零售市场诸侯割据的局面将会逐步地瓦解和消亡。所有手机用户都是运营商在主导,没有和运营商全国合作的筹码,是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发展和壮大的,手机零售的王冠跌落只是时间的问题。中国的手机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导向回归主流,在运营商逐步发展的阶段,手机企业如果从现在开始进行技术研发团队的建设和培养,还是有着无限美好前景的。中兴、华为、酷派等技术积累型企业已经在和洋巨头的竞争中获得了运营商的认可。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