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征文四:读《政府执行力》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8年05月22日 15:27
【字体: 大 中 小】
读《政府执行力》
能源(电力)处 匡夏炎
2008 年 4月 25日
执行力本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其实就是 “ 做 ” 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
执行力不仅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应该全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都可以说是 “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 。如果没有科学的执行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任何决策和计划都不可能贯彻落实到底。
执行力也是我们最近几年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提升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执行力,确保上级政策和本地区发展战略的准确有效执行,应该始终成为政府努力的基本着力点。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处长、副研究员徐珂博士的《政府执行力》及时、系统的对政府执行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开篇作者即对现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执行力不高的现象进行归类:抗令不行、有禁不行、逃避执行、歪曲执行、附加执行、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越位执行、虚假执行和错误执行等十二类。在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审批等方面出现的诸多地方政府违反中央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事件,都在削弱着我们政府的执行力。
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执行力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地方政府与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权益博弈。特别是地方政府与商人形成利益集团。
2 、官员特权思想带来的权大于法。不少官员存在官本位思想,以权代法,以为“山高皇帝远”,影响了上级法律和政策的落实。
3 、官员裙带关系引发“关系”的羁绊。很多时候,关系成为执法、执行难题。我们社会上出现这样的怪现象“违法了,有关系可以摆平;没关系,就自认倒霉”、“守法吃亏,违法占便宜”。这都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4 、行政体制导致的欺上瞒下。行政主导型的政治体制以及向上负责的权力体系,导致一些地方欺上瞒下。
5 、群众与干部关系颠倒错位。群众对政府行为没有监督权,使得政府可以不执行或者乱执行。在我看来,使得政府执行力打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权钱交易的过程中,公权受到侵蚀,部分政府权力成为少数官员的寻租筹码。另外,执行力和执行难的问题,正式编制的人员往往不够,就需要外聘很多人手,无形之中又加大政府的行政成本。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力是我们政府的生命力。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关键的作用。政府执行力包括行动之前的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行动过程的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行动之后的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
如何解决我们各级政府存在的执行力较低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基础。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该做什么),进行政府改革,完善决策、管理和建设法治政府(明确应该怎么做),完善行政监督和监察。 2、提高各级政府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保障。选好人和用好人,加强干部的工作锻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3、加强政府行政文化建设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源泉。行政理念创新,加强行政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和政风建设。
显然作者这样的论述还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还是显得有一些老套和陈旧,似乎缺少一定可行性。在我看来,很多政府执行力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政府体制的事权与财权、决策权与执行权的配置关系上上,还是需要从上述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我看来,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思路,进一步制定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的行政体制,是保证执行力提高的出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执行前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体制。一个政策的执行在于决策之前是否民主和科学,是否赢得了多数特别是下级的赞同,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国家的行政主导型政府体制中,如何扩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科学参与。特别是中央决策中要强调地方参与、上级决策强调下级参与,这或许是解决政府执行力问题的重要方面。一个仅仅依靠强力推行的政策无论如何是得不到彻底执行的。这就牵涉到了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博弈的大问题上,我在这里不展开说。
第二、在强调民主参与决策之后,如何完善决策落实也就是执行中的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完善条块关系,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监督的体制保证。在工商管理、税务征收、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事业等宏观性、全局性的事务上,实行垂直管理,进一步保证这些行政机关与地方政府之间脱离利益关系。同时,将区域经济发展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政策等下放地方,减少审批层次和管理层级。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保证政令统一,同时将调动地方性。
第三、完善执行后的考核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措施之一。这就需要依靠绩效考核的方式来维系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权威。这不是说完全强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决定人事权使用,不是将地方政府人事任免权收回到中央,简单强调政策层面的执行力问题解决。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将社会民生、环境资源、社会治安法制等非经济性因素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经济发展、以 GDP论英雄”的考核体系,是在我们现行政治体制下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最有效方法。
第四、进一步平衡好平衡事权与财权关系上保证执行力的基础。我们财政体制下,存在很多矛盾就是“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 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让财政收入大头进入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始担负更多的行政事务。中央政府提高自己宏观调控的能力,但是执行力越发出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的配套改革就成为解决政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转移支付制度,改变现在还存在“跑部钱进”的怪现象,在赋予地方政府更多具体行政事务的同时,也要赋予他们经费支持,是保证各项法律和政策得到落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完善公务员收入改革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地方和上级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和政策,还是在于地方政府财源不足,迫切在依靠刺激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从而提高财政收入,提高党政领导和一般干部待遇。这就形成了地方政府上下对一些经济性结构调整政策的抵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公务员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各种津贴改革,加强反腐败工作力度,也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尽管治理腐败的主要方式还是监督,但完善收入分配并提高待遇也将减少党政干部寻找腐败和寻租,不依法办事的机率。
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群众依法办事、政府依法行政的习惯,也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学研究中,只有深入研究管理过程主体与对象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管理的本质。政府管理要提高执行力,不仅行政主体――政府有责任,作为行政对象――广大人民群众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