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探析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7年03月05日 11:03
【字体: 大 中 小】
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探析
我国信息化500强企业的一把手能够在当月的7号左右得到上月准确的财务报表。在前100强企业中,首次有超过一半(55.1%)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达到高级水平,这充分显示信息化应用已深入我国大型企业业务核心领域,优秀企业信息化已接近国际水平。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日前发布的2006年度企业信息化500强等一批调查报告充分显示,我国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总额回升,投资结构更趋合理,信息化绩效大幅度提升,对企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部分优秀企业达到信息化高级水平。报告发布前后,记者走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综合一批中央企业在此次信息化500强大会以及近期举行的2006年集团企业CIO年会上的发言材料,记者发现,以央企为代表的我国大型、特大型企业在走过构建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等重大发展阶段后,集成应用水平显著增强,并向供应链信息化的方向拓展,对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信息化带动力显著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信息化500强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3.26万亿元、2003年的3.45万亿元、2004年的4.25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5万亿元。一方面说明500强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反映出,更多有代表性的大型骨干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应用不断深化。企业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带动力日益增强,推动中国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稳步增强,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覆盖全局的最重要的现代化战略实践之一。信息化500强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代表性明显提高,对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和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上升到至关重要的高度,500强企业已经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全局性工作来抓。98.3%的企业中,信息化决策是由企业最高决策层负责的,从决策主体的角度,保障了信息化能够和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信息化预算的落实,也由2005年调查的51.2%上升到2006年调查的76.3%。同时明确承担支持高层决策职责的企业数量由59.4%上升到62.5%。
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信息化投资进一步趋于理性,表现在企业日益追求以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结构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投入,获得更大的信息化收益。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继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下降之后,出现小幅上升至11.94%,深入研究表明企业在集成应用和咨询服务方面的投资增加较快。
与此同时,反映效益状况的指标比上一年大幅提升,例如反映信息化综合效果的核心指标“虚拟财务决算速度”进一步缩短,平均为7.3天,这就意味着入选500强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一把手能够在当月的7号左右得到上月准确的财务报表,可见信息化应用已开始全面覆盖其业务核心领域。优秀企业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先行一步,进入了全面向信息化要效益、要长远绩效的阶段。
大企业已经普遍发展到把“信息化”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加以经营的阶段。在前100强企业中,首次有超过一半(55.1%)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达到高级水平,优秀企业信息化正迅速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迈进,开始向国际水平靠拢。大型企业主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有效提高了供应链信息化龙头的实力,显著增强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带动作用。
信息化应用趋于全面集成
综合近期一批中央企业在2006年集团企业CIO年会和信息化500强企业大会的发言材料,记者发现,信息化“五统一”乃至“六统一”成为很多大企业CIO的关键词。实现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
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规模扩张及向国际化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很多大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实施全球化、网络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增强对集团内部资金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实时掌握、监控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建立适需而变的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动态运营提供决策支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建立以ERP系统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功能联动、流程管理、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特征,覆盖全集团20个二级子公司和相应的20多个三级子公司,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公司间业务协同一体化、公司经营网点一体化、经营层与决策层一体化的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以ERP系统和四大国有银行系统为支撑,每日将各子企业在银行的收入户资金全部定向归集到北京总部,实现了资金统一化管理。该公司以供应链优化体系为支撑,实现油品从各炼油厂到各油库到各加油站的集中优化配送,油库库存量显著下降,资金占压明显减少。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搭建了现金流量管理网络、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在线监控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实时归集资金,形成一个有效的“资金池”;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资金渠”;探悉资金波动规律,提高现金预算管理水平,形成一道“资金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资金统一管理为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于一体的资金统一管理体系,已有196家成员企业(项目)纳入资金统一管理系统,多年困扰企业的成员单位在银行多头开户、资金条块分割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宝钢股份公司在建立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生产控制、公司管理纵向集成制造系统,实现销售、生产、质量、财务等业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供应商和客户管理,全力构建一个对外充分适应、快速响应,对内高效沟通、快速决策的企业经营运作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所有炼化企业全面应用先进计划系统,为快速准确地编制炼油生产计划,优化原油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调和方案等提供了先进手段和工具。
信息集成面临四大制约因素
中国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指出,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企业凭借自身的力量整合复杂信息系统,优化集团集成应用的能力明显不足,信息化的风险在加大。这需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层推进。二是部分处于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企业,疲于应付市场压力,无力考虑IT投资对长远发展的影响,面临在下一轮竞争中被淘汰的风险。三是金融服务、信用担保服务,是产业链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中的突出问题。四是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尚未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在部分企业,出现了用传统工业化的认识“统率”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情况,急需具有全球化视角、能够驾驭新型信息化企业的领导者。
不少专家在分析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时指出,业务体系之间的衔接与配合的欠缺、流程规划的欠缺,是阻碍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主要因素。当前不少企业集团面临利用信息化集成整合资源的普遍需要,但同时存在集团企业业务分散、难以衔接的矛盾。反映在下属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能分割,使信息化流程优化面临阻力。如何发挥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优势,形成企业合力,成为信息化走向深入必须解决的难题。
此外,调查还发现,缺乏配套管理体制、实施成本高、业务活动不规范,是制约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3个最主要因素。部分大型企业内部体制还没有很好地理顺,加大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协调难度,表现在业务不规范,无法形成统一的技术编码、管理编码体系,标准化的实施成本高等方面。推进集团的信息化集成应用,还要克服一系列技术和管理障碍。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