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03年02月24日 00:00
【字体: 大 中 小】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货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前提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从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两个多世纪。世界发达国家大多用了近10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
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GDP总量已经占据世界第六位,但人均GDP还只有1000美元,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远远低于世界工业化国家人均GDP 27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高达50%,大大高于20%的国际工业化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2%,也远远低于60%的国际工业化标准。按照H.钱纳里等人划分工业化的标准,我国工业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如果人均GDP保持 8%左右的增长速度不变,我国要达到世界目前人均GDP的水平,还需要20多年时间。要达到后工业化阶段,即基本实现工业化,还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要达到发达国家目前人均GDP的水平,我们还要奋斗近50年,也就是到建国100周年时实现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如果我们要达到50年后那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恐怕还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西部12省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71%,人口占28.6%,但GDP只占17.1%。2000年全国人均GDP 854美元,西部地区525美元,比东部低38个百分点;全国592个贫困县,西部307个,占51.8%。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的收入6800多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6元,两者之间的比例为2.9:1。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推进工业化的难度更大。
因此,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何加快工业化进程,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要求
我国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工业化,和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时代背景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重复西方国家的思路,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仅短期内无法实现赶超,而且还会重复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失误。我们既要遵循工业化进程的普遍规律,更要认清我国推进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从实际出发,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一) 科学技术是工业化最主要的驱动力,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表现的一般规律
人类每一次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或者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都是由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这是近代工业化所表现的一般规律。1781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来了第二次生产力高潮,史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从此,人类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世界科技中心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转到英国,英国成为了最早步入工业化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1830年,德国出现了科学革命高潮,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由于煤化学科学技术一系列发明,使德国煤化学工业技术占世界首位,带来了世界第三次生产力高潮,也称化工技术革命。1880年,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19世纪末,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转移到了德国。到20世纪初,德国实现了工业化。从1879年至1930年,世界进入了第四次生产力高潮,也称电力技术革命。这个时期,爱迪生在电力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电力技术革命,世界科技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第五次生产力发展的高峰,也称技术创新的高技术时代。这个时期,由于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