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益阳的铝电解电容器占据全国三成市场,当PCB产业贡献全省80%产值并跻身全国十大产业基地前列,凭借硬核实力与清晰布局崛起的益阳,已然在高端制造版图上刻下自己的坐标。“十四五”期间益阳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的亮眼答卷,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部区域产业精准突围的启示录。
政策精准滴灌,是产业崛起的“强引擎”。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兼具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属性,盲目施策难见实效。益阳建设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从2.27亿元奖补兑现的核心政策,到用电用水等八大类降本举措,再到最高1000万元的科研团队支持,每项政策都精准对接企业发展痛点。这种“量身定制”的政策供给,既破解了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困境,又打通了人才引育留用的堵点,更通过产业基金、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彰显了地方政府尊重产业规律的治理能力。
企业梯次培育,是产业壮大的“主力军”。益阳构建“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小微跟进”的产业生态,艾华、奥士康两大“链主”企业形成强大辐射力,信维电科、明正宏电子等骨干企业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多家中小企业、规模工业企业让产业发展根基愈发坚实。这种层次分明的企业生态,既发挥了龙头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又激活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为产业持续壮大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驱动突围,是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在核心技术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唯有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国家电容器质量检测与认证中心的落地、24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搭建,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坚实支撑;校企合作开设核心专业课、补贴企业技术骨干授课,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413项授权发明专利以及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让益阳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
成绩斐然之后,益阳仍需清醒认识到,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未来需进一步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招商力度,完善产业生态;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信益阳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必将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上,为现代化新益阳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