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基地焕发新活力——邵阳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硕果摇枝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09:51 【字体:
  

    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内,每18分钟就有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下线。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的打火机产业,借助3D打印、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倍。特种玻璃“智造”出0.3毫米的超薄盖板,广泛用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手机和新能源车……走进邵阳,从生产车间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赛道,一幅产业“跃升图”正加速铺展。
    “十四五”以来,邵阳市以产业兴市为引擎,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25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42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位居全省第一,一批“小巨人”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行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产业跃升:
    智能制造引领新变革

    在邵阳经开区的湖南富兰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13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设备有序排列。在智能系统精准控制下,机械臂灵活地抓取、加工、组装,精密工具源源不断下线。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后,企业人力需求降低50%,产能提升200%。”湖南富兰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勇说,数字化转型让企业实现“脱胎换骨”。
    “十四五”期间,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邵阳以“智赋万企”为关键抓手,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中,箱包、小五金等特色轻工产业成为重点改造对象。在箱包产业,智能裁剪设备代替了人工裁剪,裁剪精度更高,速度更快,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小五金产业则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从“邵阳制造”到“邵阳智造”,邵阳构建起“初创—成长—龙头”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涌现。
    “对初创型企业实施‘孵化工程’,着力‘扶上马、送一程’;对成长型企业实施‘强基行动’,帮助企业‘扬优势、上台阶’;对龙头型企业实施‘领航计划’,开展‘一对一’服务,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全力打造链主企业。”邵阳市常务副市长龚红果说,科技创新正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邵阳全市创建智能制造企业186家、车间453个、工位5345个,规上企业智能制造改造率达63.8%;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59.84%,全省第一;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2家、较2020年增长4倍。
    集群崛起:
    特色产业聚链成大生态

    走进邵东市生态产业园的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焊接机、机器人检测设备不停运转,曾经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打火机生产流程,如今有了新变化。
    “在打火机新品设计环节,3D打印技术大显身手,快速制作出精准的模型,大大缩短设计周期。”东亿电气副总经理白家宝说,安装打火机齿轮环节里,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让生产效率提升30倍。
    依托东亿电气,邵阳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打火机产业集群,年产一次注塑打火机150亿只,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更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这个产业集群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产能和市场份额上,更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在邵阳,围绕打火机生产,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成品组装等各个环节。
    从最初的塑料原料采购,到生产出一个个精美的打火机成品,整个过程在邵阳本地就能高效完成。
    邵阳的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外引内培、协同联动”,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在邵阳经开区,彩虹特种玻璃与邵虹特种玻璃“双轮驱动”,攻克高世代电子玻璃技术,集聚下游企业30余家。三一专汽作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搅拌车生产基地,带动本地50余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金盘科技、幸福时代等项目的落地,带动上下游集群发展,开辟了邵阳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集群效应不仅带来规模优势,更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十四五”期间,邵阳以“链长+链主”机制,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2个,数量全省排名第二。其中,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居全省第一。
    环境赋能:
    优质营商环境助力发展

    “从拿地到厂房封顶,满打满算就半年!要是没专班盯着,这项目最少得多耗3个月!”湖南兴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剑一提起扩产往事,语气里满是感慨。他记得,企业筹备扩产时,邵阳经开区的工作专班直接建了微信工作群,审批上的堵点、建设中的难题,群里一说,相关部门马上响应,硬是让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产业扎根生长的“肥田沃土”。“十四五”以来,邵阳锚定“让企业最有感”的目标,拿出一系列“精准滴灌”的服务举措,为企业发展撑起“保护伞”。
    政策“组合拳”直击痛点。邵阳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十条措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扫码入企、联码督查”,开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
    邵阳在全省首创组建“政法巡回服务专家团”,分设78支小分队,还在新邵雀塘、阳光发制品、湘中制药和邵阳经开区建起4个法律服务工作站,至今已帮企业解开500多个法律“疙瘩”;信用服务持续优化,累计为1741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帮助它们轻装上阵。
    要素保障同样“给足马力”。邵阳《关于进一步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落地后,西部陆海新通道、湘粤非铁海联运、邵阳至盐田铁海联运班列不断优化,外贸企业物流成本一下降了三成左右。
    “我们在运输成套大件电梯设备时,通过铁海联运班列,不仅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运输成本也显著降低。”亚洲富士电梯董事长王要辉笑着告诉记者,这使企业能够以更具优势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此外,邵阳还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中,累计发放165.44亿元贷款精准“输血”,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渴”。电力保障越做越实,企业用谷段优惠电价生产更划算。燃气安装红线外费用全免,用水办理实现“零资料、零审批、零费用、零跑腿”,企业办事更省心。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老基地焕发新活力——邵阳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硕果摇枝

3383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