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坚持以产业育新培强攻坚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总体实现良好开局。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13条制造业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738.86亿元,同比增长12.07%。
一是推动一批县域产业蔚然成势。立足钟表、泵业制造深加工等县域优势产业,健全完善“链长统筹、链条规划、链主引领、链式服务”等运行机制,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县域特色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目前,衡阳县钟表产业已聚集企业110家,日均生产成表约30万块;衡东泵业制造产业企业生产的乘用车、商用车机油泵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30%、53%以上。
二是推动一批存量企业扩能升级。持续开展“原地倍增”专项行动,建立“目标引领+分类培育+机制保障”推进体系,铺排“原地倍增”示范企业(项目)71个,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536亿元,其中高诺铜业年产15万吨无氧精铜杆生产线已于4月底试产,项目完全投产后企业年营收有望突破百亿元。
三是推动一批中小企业上云用数。以成功申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坚持差异化场景改造和链群协同转型“双轮驱动”,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样本。1-5月,全市新增企业上云2752家、上平台855 家;新建智能制造企业59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04条(个)、智能工位500个。新认定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3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四是推动一批惠企措施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送解优”等专项行动,举办“安商稳商”圆桌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效,1-5月,全市累计为工业企业降低用水用气成本8120万元。建立产业链“1+N”金融服务机制,推出13条金融支持举措,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产业的信贷投入,今年来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34.54亿元,撬动企业贷款实现增量12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