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南县积极响应《衡阳·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规划(2023-2030年)》,大力围绕全市“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开展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承载力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巧寻竞争合作的“金钥匙”,栽得梧桐引金凤,全力推进“国输变电产业第一县”建设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显著的产业集聚推动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衡南县输变电产业以5G产业园为核心,总投资超50亿元,已孵化42项节能输变电产品设备,实现全系列配电变压器、高端配网、高压开关类产品全覆盖。二是企业集聚效应凸显。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输变电产业企业18家,其中建成投产15家,在建2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三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24年,衡南输变电产值达 70 亿元,增速约 30%,入选湖南第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以坚实的资源禀赋凸显优势
一是技术领先优势突出。衡南县输变电产业在技术领域成就斐然,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等世界输变电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其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设备百余套,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使衡南县在输变电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促进输变电产业的蓬勃发展,衡南县出台了《衡南县支持输变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为输变电企业提供支持。这一系列政策为输变电企业落户衡南、集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衡南县境内有1个机场(南岳机场)、2条国道(G107、G322)、4大河流(湘江、耒水、蒸水、舂陵水)、6条高速(京港澳、许广、泉南、衡邵、华容至常宁、衡永)、7条省道(S213、S214、S219、S222、S336、S337、S339)、7条铁路(京广、湘桂、湘桂复线、衡茶吉、瓦松、武广、怀邵衡)。拥有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铁路运输便捷高效,水路航道畅通无阻,航空运输也日益便利。这一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的物流运输和客商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有效减少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包括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方面,为输变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以清晰的发展思路促进改革
一是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将产业集聚视为重中之重,以特变电工作为引领龙头。通过特变电工这一“点”的率先突破,成功带动了“线”的延伸以及“面”的拓展,凭借产业龙头企业强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吸引并集聚了上下游众多的配套企业,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集聚格局,不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还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以优化服务为抓手。搭建起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链汇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对企业面临的难题进行精准帮扶,从政策解读到手续办理,从要素保障到市场开拓,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发展;三是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依托市委、市政府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输变电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企业来衡南投资建厂,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以创新的开拓精神加快增长
一是以规划引领发展。衡南县依据《衡阳·国家级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规划(2023-2030年)》,有条不紊地精心开展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在产业承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将目标坚定地锚定在成为核心的核心、引领的引领这一高远位置。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为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以合作促进共赢。衡南县持续开拓创新发展思路,巧妙探寻竞争合作的“金钥匙”。深知在当今经济发展格局中,与各地区之间既要保持良性竞争,激发自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又要积极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以环境吸引投资。衡南县不遗余力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园区行政赋权工作,深入开展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园区事园区办”等一系列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建厂,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衡南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吴曦 衡南县人民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