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委书记刘志仁在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发扬“三牛”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狠抓工作落地,加快创建“五好”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一极六区”中走在前列、形成示范,以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带动郴州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推进园区改革 助推园区机制体制好
2021年6月11日,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刘志仁提出,园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一极六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全市上下都要重视园区、关心园区、支持园区,思想上再解放一点,改革再突破一点,工作方法再创新一点,措施办法再务实一点,要素保障再倾斜一点,把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抓得更实、更有效。
统筹协调园区发展的园区发展提质专组应运而生。专组实行双组长制,共28家单位作为专组成员单位服务“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郴州市产业园区发展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2021年工作方案》《郴州市“一极六区”园区发展提质专组2021年度考核办法》等文件,按照省“五好”园区创建标准,充分发挥园区办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创建“五好”园区工作合力。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铺开。加快平台市场化转型,全面推进全员岗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末位淘汰制改革,激发园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郴州经开区、永兴经开区、安仁产业开发区、嘉禾经开区、苏仙产业开发区、汝城经开区、桂阳高新区、资兴经开区等9个园区已正式出台改革方案。
郴州市切实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鲜明导向立起来,建立能进能出、能进能上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园区干事创业活力。高规格园区领导配置,全市9个县市区、园区党工委书记由县市区委常委、副县市区长担任;郴州经开区、安仁产业开发区、永兴经开区、桂阳高新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选聘已全部到位。
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运作,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安仁产业开发区、苏仙产业开发区引进金荣集团,创新“政企合作、园区共建”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其中安仁产业开发区与金荣集团已合作共建安仁科创园,目前已完成土地招拍挂240亩,引进企业10家,计划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
加快招大引强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确保园区产业项目好
园区大建设行动全面展开
2021年1-10月,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18.4%;亩均税收6.32万元/亩,同比增长55.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到位内资495.5亿元,同比增长36.99%;直接使用外资3187万美元,同比增长407%;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513亿元,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重为41.0%;研发投入总额83.03亿元,占技工贸比例为2.27%;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为61%。
园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领导带头招商,上下联动推进招商。仅2021年9月集中招商引资月,全市各园区开展“走出去”的招商引资活动达158次,对接企业、商会达500余家,开展“请进来”活动186次,接待客商1300余人,洽谈项目200余个,签订投资协议82个,签约项目引进资金316亿元。其中,安仁县工业集中区与湖南雅创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湖南雅创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成为落户安仁的民营500强企业之一;东莞家具协会开展以商招商,引进16家企业抱团落户大金山智能制造产业园;金荣集团引进6家企业入户电子信息产业园。
2021年共签约项目42个,投资超70亿元。苏仙产业开发区共签约华润电力、爱眼健康等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完成内联引资8.98亿元;嘉禾县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年”活动,瞄准锻铸造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玩具产业园等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引进慧虹科技、圣泉鼎铸三维模具有限公司等项目,合同引资达41亿元。
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郴州经开区2021年在建项目23个,其中华润三九(郴州)华南区生产制造中心、万华生态新家装(湖南)智能制造产业园2个项目纳入了省重点项目,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资兴经开区引进铭叶金属软磁粉芯、旗滨环保超白石英岩生产线等15个项目,年内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61.6亿元,同比增长27.9%;2021年6月28日,宜章经开区中化蓝天郴州基地海棠2101项目开工,将被努力打造成为政企合作的典范和标杆;宜章碳酸钙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宜章经开区,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00亿元;汝城经开区2021年建成厂房5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园区现有30个在建项目。
合理规划布局 明确园区发展方向 推进园区规划定位好
精准园区定位,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市12个产业园区都出台了“十四五”园区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级园区“二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原则,明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定位。
郴州高新区在原有的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条上进行了持续优化,打造出机构层次更高的钨、钼、铋、铅四大经济产业链条,出台配套了产业链招商政策。
永兴经开区精准定位精细化工、精深加工,2021年4月成功获批湖南省化工园区(全省仅10家),在帮扶原有稀贵金属企业靠大联强的同时,引进国内知名化工集团“海利化工”落户园区,建立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园,全面推动园区在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发展。
资兴经开区形成以大数据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硅材料为主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以“东江湖”为品牌的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并力争快速将三大产业打造成为过百亿的产业集群。
特色园区建设方面方兴未艾。汝城经开区与东莞电子协会合作后,签订意向企业44家,其中13家在建,12家企业已投产;桂阳高新区将主特产业定位为有色金属和家居智造,分别建设了有色金属科技产业园和桂阳家居智造产业园两个专业园区,目前桂阳家居智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达62家;桂东产业开发区重点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竹木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加快项目引进落地,促进桂东中药材扶贫产业园的壮大发展,园区新引进三大项目均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其中广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21年已完成5栋标准厂房主体钢架建设,中和林木项目2021年已完成2栋标准厂房建设,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已完成土地平整280亩,道路修建1250米。
主导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我市以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为引领,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021年1至10月,全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为61.3%,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安仁产业开发区、郴州高新区、桂阳高新区同比提高49.7%、30.4%、14.4%。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园区良性发展 实现园区发展形象好
我市扎实开展“四大”活动,在思想大解放、服务大提质、效率大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大优化,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便捷高效、暖心舒心”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各县市区扎实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着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构建了园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21年底将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成绩纳入产业园区年终绩效考核内容。
2021年以来,我市推出各园区211个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园区区域评估成果红利运用、园区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园区土地交地交证即开工、简化非报关货物件出口手续等多项企业便利服务。其中,临武产业开发区制定《临武产业开发区关于承接市、县直相关部门赋权工作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10项市级和102项县级赋权事项交接工作,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全程“代办代跑”,截至2021年10月办结各类事项116件,办结率100%。
全力推进平安园区、绿色园区创建工作。我市对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一周三报调度制,督促园区履行监管责任,建立园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鼓励园区实施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安全管家”“环保管家”制度。
聚焦科技创新 完善园区公共服务 推动园区创新平台好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双创孵化体系,鼓励园区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明显夯实。当前全市园区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6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园区用于研发经费总额达8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13亿元,占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7%和41.4%。
加快打造融资服务平台,2021年1至10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银企签约项目47个,签约金额90.7亿元,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2.8亿元,较2020年新增6.1亿元。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兴经开区2021年新建17.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资2.2亿元新建“双创”孵化基地。打造物流服务平台,共开通4列中欧班列,出口货运量1875吨。
真抓实干,砥砺奋进。2021年1至10月,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18.4%,比年初15%的目标高3.4个百分点;亩均税收6.32万元/亩,同比增长55.2%,比年初15%的目标高4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年初9%的目标高2.5个百分点。全市产业园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发展形象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