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各种原因,一度衰落。近年来,邵阳市以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卧薪尝胆的雄心壮志、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认真推进产业建设与发展,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配强配优支持措施。近年来,邵阳全面加强了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配套出台一系列有力支持政策,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高配领导小组。邵阳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成立了14个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工作组。今年9月10日至11日,召开全市历年来规格最高的产业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动员全市认真学习浙江新发展理念和模式,高质量推进产业建设与发展。二是制订发展规划。抓产业发展,必须规划先行。结合邵阳产业实际,针对14个重点产业分别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目标、主要措施、重点项目进行了细致的部署。三是加强政策支持。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核一带多点”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支持政策,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做专做精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升级改造,也能发展成为现代产业。邵阳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扶持传统产业做专做精,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是向智能制造发展。通过建设利用互联网线上众包平台“智邵汇+”、湖南省轻工行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不断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全市制造业朝“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延伸拓展,在智能制造方向“杀出一条血路”。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加速,邵阳发制品已占非洲60%的市场份额,占全球20%的市场份额。一次性打火机稳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玉竹片占全国98%的市场份额。二是向全产业链发展。邵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邵阳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以优势、高成长性产业链为母基,全面加强延链、补链及产业链基地建设,工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特种玻璃、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加速,逐步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皮具箱包、工程机械、小五金、食品加工、金属门窗等传统优势产业链也不断完善做强。三是向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邵阳逐步建立了智能制造、特种装备、汽车配套、小五金、发制品、裘革等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形成了规模结构良好、发展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的工业园区体系。邵阳经开区亚洲富士电梯、通达汽零、恒天九五等配套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智能制造产业小镇、彩虹集团盖板玻璃等龙头企业带头进驻,园区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崛起之势。2018年又启动了“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邵阳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园、三一湖汽配套产业园、液压基础件配套产业园等项目的规划建设。由于产业聚集成效明显,今年邵阳的发制品、箱包、打火机3个特色园区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入选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3.做优做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转换工业发展动能的必经之路。邵阳市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做优做大,不断提升高新产业在全市的占比。一是狠抓招商引进新兴产业。邵阳市克服工业欠发达地区不能发展高新产业、难以引进“高、精、尖”项目的惯性思维,搭建了“邵商大会”等多个招商引资交流平台,主动对接趋势性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优质新兴产业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小镇(小米智能电饭煲)、彩虹集团、湘电集团、桑德集团、横琴恒生源环保科技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邵阳。二是鼓励创新培育新兴产业。邵阳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建设和升级了一批研发机构,工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家,省级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3家。湖南汽制自卸车技术指标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邵阳纺机旋挖钻机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卡特底盘旋挖钻机又采用卡特发动机生产自制底盘旋挖钻机的国内企业。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了深海机器人液压控制系统(SCM测试及水下安装系统),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壁垒。三是注重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邵阳市出台了《关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通过建设“智邵创客汇”省级众创空间,组织产业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2017年邵阳符合认定条件的高新企业538家,比去年增加125家,同比增长23.2%。今年1-8月全市15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4.0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9.5%。
4.做细做准产业服务。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真情结对、精准服务”行动,对每家市级帮扶企业都安排了市级领导联点和指定市直单位一对一帮扶。今年来,市本级共发动帮扶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帮扶300多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90多个。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砍掉了一批行政权力,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301项精简到153项。清理了一批中介机构,279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了脱钩工作,对全市99家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集中整治。调处了一批矛盾纠纷,共调解各类纠纷500余起,办理阻工闹事行政案件上百起。查办了一批重点案件,市县两级优化部门共通报打击损害环境事件典型案件50起,对100多起投诉事件进行了交办和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