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年开始,“黑广播”一词开始见诸报端,也由此,株洲市加强了查处力度,去年我市共查处“黑广播”案件9起。
别看数字貌似不多,但这是近年来株洲端掉“黑广播”最多的一年。可以说,背后离不开办案人员付出的艰辛努力。
什么是“黑广播”?为什么近年来渐成多发态势?我们又该如何治理?
“黑广播”内容又黄又污
“黑广播”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城区部分地方,一打开收音机,自动搜索,半分钟之内,就有这样的广播内容,钻进市民耳朵:
“怎么样,×××疗法就是不一样吧?!……”
“重振男人雄风,还给女人幸福……”
在这些所谓的“广播节目”里,有主持人、有专家,有“现场”听众连线,听起来,这与正规的广播电台节目没有区别。但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的节目,除了广告,还是广告。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节目都披着医药的外皮,内容却又黄又污。
“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说穿了,‘黑广播’就是通过粗俗淫秽、夸大药效的方式,起到诱导欺骗广大群众的目的。”市经信委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他们去年打掉的“黑广播”来看,基本上符合这个特征。
“听风者”追踪费尽心思
打击“黑广播”,这是一场听风者的“暗战”。
根据去年端掉的9个案例,“黑广播”的播放网点在株洲城区呈现“多点开花”趋势。有的利用钢筋水泥为掩体,在高层居民楼租房播放;有的将播放点设置于楼房顶楼;更有甚者,当城区打击力度加大的时候,一处“黑广播”的运营者居然将之设置于道路崎岖的山中房顶。
点多不说,关键还有些电台非常狡猾,它们有时白天不开,晚上开;工作日不开,周末开。
一监测人员透露,有时候,为了端掉一个“黑广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连日的监测和巡逻,以追踪这些发射信号。
以去年我市打掉的“黑广播”第一案为例,正值元旦佳节,而工作人员为了打掉这个“黑广播”,连续四日不休息,通过移动监测车在城区展开拉网式搜索,最终锁定了一处位于高层居民楼的“黑广播”。
对“过街老鼠”要人人喊打
既然打击了这么多“黑广播”,为什么近年来“黑广播”还是呈上升态势?
“高收益、低成本、低风险是打击难的原因。”市无线电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黑广播”靠的是广撒网,一旦有市民上当,其收益相当可观;而购买一套设备并不需要太多钱。
另外,由于“黑广播”的运营者隐蔽性强,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和租房户联系,这无疑为打击后的跟踪制造了极大的难度。
“打击‘黑广播’,需要全民形成合力。首先我们呼吁市民不听不信,其次物管也应该加强巡逻力度,租房者也不要把房屋租给身份可疑的人。”该负责人介绍,市民如有发现疑似“黑广播”的情况,可及时向市长热线或28686241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