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是益阳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委书记胡忠雄在中国共产党益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抓好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棉麻纺织业等传统产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纺织产业得以稳步、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益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纺织产业持续发展,我委组织进行了纺织产业的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纺织产业主要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市纺织产业通过改造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4年,全市纺织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5.4%;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增长9.8%;2016年1-9月份,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今年全市纺织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有望超过200亿元。
(二)产品领域越来越广。我市纺织产业由传统的棉麻纺织、针织、织袜等领域拓展到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多个领域。一是原有传统棉麻纺织业稳步发展,如:德盛纺织、鑫达纺织等企业发展稳健;二是家纺业发展较快,经过几年的打拼,瑞亚高科、龙源纺织、“益鑫泰”等家纺龙头企业来势喜人;三是服装产业发展迅速,沅江市服装产业园今年5月签约入园企业35家,6月份签约入园企业23家,现有入园企业78家,正式投产企业22家,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四是校服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我市有校服生产企业10多家,获得了湖南省纤维检验局质量信用等级评定的学生服生产企业有12家,被评定为AAA的企业5家,AA企业2家,A企业5家,旭荣制衣成为国家级的校服研发中心;五是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迅速,现已涉及到金属纤维、土工布、水溶布、绳网等多个领域,其中湖南中核无纺主要生产聚酯土工布、高级防水布等产品,惠同新材料主要生产金属纤维及其制品,鑫海绳网主要生产各种海洋渔网。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瑞亚高科、龙源纺织、旭荣制衣等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瑞亚高科现已申报各类专利90多项,已授权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制定了2个行业标准《竹麻棉混纺本色纱线》、《竹麻棉混纺本色布》,1个地方标准《竹浆粘胶纤维苎麻棉混纺产品纤维含量分析显微投影法》,湖南瑞亚高科集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以“竹麻”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龙源纺织在国内最早进行高档沙滩巾“生态染整与写真印花”、“生物酶短流程染整与清洁生产”的工艺研究,现有的核心技术包括数码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部分,公司自主开发的双面印花沙滩巾、闪光印花、缎档割绒印花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产品符合生态、绿色的消费潮流,并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8项。旭荣制衣为湖南省校服产业工业设计中心,成为国家级的校服研发中心,通过与北京服装学院、湖南工艺美大等院校共同研发,不断创新校服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外观设计,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60余项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莎丽袜业、惠同新材、鑫海绳网等企业都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鑫海绳网有限公司产销量近三年处于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位,被业内誉为“中国渔网第一家”;湖南惠同新材料有限公司经济效益在同行业和可比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准,保持着行业龙头地位,在部分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优势进一步扩大;旭荣制衣近三年校服销量处于全国同行业前三甲,被业内评为“全国学生装生产服务先进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生态纺织产品”认证企业;龙源纺织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高档沙滩巾生产出口企业,已通过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国际纺织协会“生态1 00”等认证,其产品远销欧美、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瑞亚高科为我国麻纺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五)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抓品牌建设,放大品牌效用。我们要求企业树立大品牌、大发展观念,依托品牌优势,提高品牌扩张力。目前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 “益鑫泰”服饰系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鑫海XINHAI”商标和“莎丽”商标;拥有 “布伊尔”、“凯伦堡”,“郎山”、“莎丽”、“龙源”、“旭荣”等6个湖南省著名商标;“达人”牌批准为湖南老字号。 “益鑫泰”品牌,闻名国内外,“益鑫泰”麻服饰成为中国人的面子,现在又陆续开发了“益鑫泰”麻床垫、“益鑫泰”床上用品等系列产品;“鑫海”品牌扩张力不断放大,“鑫海”牌产品已不仅畅销全国8个沿海省区和5个内陆省区,并出口东亚、东南亚、澳洲、非洲和欧美等地区,其产销量近三年处于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位,被业内誉为“中国渔网第一 ;“旭荣”牌商标是湖南名牌产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标,该商标还在香港、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注册,旭荣制衣还是H&M、JEEP等的国际知名品牌的授权制造商和产品供应商。旭荣制衣的校服系列产品不仅销往京津地区、深圳、新疆、甘肃等地,还远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莎丽袜业利用“达人”牌百年老字号品牌效用,开发了系列竹麻保健袜、竹碳纤维系列环保袜、毛巾、服饰,产品行销全国;“布伊尔”麻服饰、床上用品行销国内外;“龙源”商标被评为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和湖南省著名商标,“龙源”牌毛巾系列产品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该商标已在美国、英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是Disney、 kmart、 Walmart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的授权制造商和产品供应商,以龙源纺织为龙头的益阳毛(浴)巾业已享誉国内外。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生产要素制约加剧。一是招工难,由于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较多,再加上纺织企业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大都不愿意去纺织厂工作,导致许多纺织企业用工紧张,不能满负荷安排生产;二是资金紧,我市纺织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在企业盈利较差的条件下,资金特别困难,加之现在农发行对棉麻纺企业只收贷不放款,使企业的资金周转难以为继,有的纺织企业面临破产倒闭;三是原材料影响,由于棉麻收购价格偏低,棉花、苎麻种植面临萎缩,目前我市苎麻种植面积只有2万亩左右,不及鼎盛时期十分一,麻农的种麻积极性下降,挖麻毁蔸现象严重,有进一步减少苎麻种植面积的趋势。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纺织、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的消费量比例为51%:29%:20%,而我市的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只有13%左右,家纺比例不到10%,产业发展结构很不平衡。再者,我市纺织行业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制约了我市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市纺织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低,其竞争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成本,通常是以量取胜。但由于近年来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加上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渠道不畅,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再加上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工艺,产品档次低,结构简单,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难以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多元化、高档次的要求,盈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再有任何优势。
(四)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我市纺织行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棉纺麻纺企业大多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机器设备,不但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制约了我市纺织产业的发展。再者,我市纺织工业企业效益一直不是很好,只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无法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因而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我市纺织行业引入了一些民营资本,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很难一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企业筹资渠道不畅、技术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纺织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益阳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技纺织、时尚纺织、绿色纺织三大主题,加快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完善纺织产业链,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纺织创新体系,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纺织总部经济,发展纺织工业设计,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提高纺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益阳市纺织产业的振兴和转型升级。
(一)发展思路
1、全力打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层次地引进和培育纺织产业的产业链项目,解决制约纺织产业向深度和高端发展的瓶颈,打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延伸纺织产业链,充分发挥益阳特色纺织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强的产品。促进各类企业分工协作,鼓励有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的企业,组织与带动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集群地协同发展体系。鼓励中小企业以合作、联营、联盟、并购等方式,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加强大企业培育、大平台建设、大项目引进,实现纺织产业由单个企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配送等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质量检测、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等功能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2、积极培育纺织龙头标杆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差异化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形成创新要素集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创新、区域品牌引领、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水平高的现代纺织产业。一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依托旭荣制衣、莎丽袜业、鑫海绳网、瑞亚高科、龙源纺织等现有大企业,在土地、能源、资金、环保指标等要素资源配置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鼓励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精主导产品、做强核心技术,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逐步发展成为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十亿、百亿级企业。二要加大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品牌、资金、研发、销售渠道等资源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紧密型或松散型的兼并重组,将其纳入生产营销网络,组建企业集团。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产业链延伸和品牌联盟等方式实施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提升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培育中小企业。培育一批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 “五型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与大企业协作发展、利用产业集群平台等方式,发展一批专业化分工明显、特色化经营的纺织行业 “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备 “专、精、特、新”特征的纺织中小企业。三要实施品牌战略。发挥“鑫海”“达人”“旭荣”等区域品牌对企业创牌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和影响能力,逐渐提升 “益阳纺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实施 “企业自主品牌培育计划”,积极争创 “中国名牌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提升市场认可度。鼓励品牌国际化。推进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制定 “走出去”战略,提升益阳纺织产品的国际地位。
3、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现有纺织制造能力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加速推进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移,形成一种具有全球化信息和知识吸纳能力与自我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创新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纺织工业设计,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加强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中心城市乃至国外一些大都市的时尚创意机构的合作,加大国内外知名设计人员与设计团队的引进力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设计公司,推动 “益阳制造”向 “益阳创造”转变。
4、大力推进“互联网+”纺织产业行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带动营销过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促进纺织企业实现 “两化”深度融合。纺纱和印染等前道生产企业重点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并与生产经营系统进行集成应用。针织、家纺等终端产品企业重点推进经营系统的建设,重点提升设计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支持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细分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加强与中国纺织网、中国针织网、中国化工网等行业性网站的战略合作,拓展市场信息传播、共享网络。着力构筑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孵化一批纺织 “网商”。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纺织信息服务公共平台。通过跟踪国内外纺织产业发展动态,收集纺织技术信息、产品流行信息和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技术、设备、面料、市场供求、流行时尚和人力资源等信息,以信息指导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二)保障措施
1、加大行业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 《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十条规定》、《益阳市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的若干办法》等政策文件,出台支持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可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企业转型升级,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积极为纺织企业争取国家、省里的各种扶持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打造行业旗舰。
2、创新行业体制机制。改进创新支持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骨干企业或公共服务平台组织的具有行业性意义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连续性财政政策扶持,支持后续成果转化开发和市场推广活动,有效优化创新活动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益阳纺织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培训,加强国家专利法、科技进步法、商标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并加强监察、执法力度,对纺织企业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并处以重罚,补偿因抄袭、剽窃而蒙受损失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当作案例予以通报,保障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引导企业向 “科技提效能”“集约谋产出” “创新拓市场”,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益阳纺织产业再上新台阶。
3、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加强人才保障。积极引进培育掌握纺织关键技术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战略投资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化应用技术人才等高端人才。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加大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队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及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大军。改善人才环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保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对符合产业提升重点的产业,优先保障土地供应。落实企业标准化厂房的资金支持,加强相关技术性指导。加强金融服务保障。鼓励纺织企业借助资本重组、兼并、上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纺织企业上市步伐,积极鼓励引导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贷款、票据业务和海外融资等方式加大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支持。
4、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在政策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市场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管理创新服务、进出口服务等方面,也要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纺织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开发、设计等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