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湘潭市委、市政府召开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一条条最新出炉的数据给人们带来不少惊喜。有人认为,湘潭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了一波小“V”行情,“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整体经济走势,使人隐约感受到了寒冬之后春天的气息。
收入增速重上两位数
1-3月份,35.9亿元,同比下降1.96%;1-6月份,88.89亿元,同比增长8.95%;1-9月份,125.07亿元,增速达到10.27%。这是湘潭财政收入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逐月回升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朗。
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湘潭财税增收异常艰难,一季度曾连续出现负增长。在严峻的形势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盯目标,积极组织收入,倒排时间,促进征管,收入增速从4月份开始扭负为正,触底回升。到6月底,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8.89亿元,增长8.95%,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到9月底,全市财政收入达125.07亿元,同期增长11.65亿元,增速达到10.27%,实现了今年以来湘潭市财政收入首次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小“V”行情的显现,让人对“十二五”收官之年的四季度经济充满了信心。
工业领域大象起舞
近几年,一直被视为实体经济的寒冬,以工立市的湘潭,大部分工业企业都身处逆境。但是,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湘潭工业经济指标仍在合理区间波动。
1-9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9亿元,同比增长7.9%,与一季度7.5%、二季度7.7%的增长比较,呈逐步上升趋势。且1-8月,湘潭在全省的排名由年初的第7位上升到第4位,处于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也逐月提升,已经由1-3月的负增长0.9%回升到1-9月的正增长0.6%。
其中,部分重点企业订单、产量、交货量持续回升,1-9月,湘电风力发电机组订单达900余套65亿元,累计生产589套,同比净增138套,产值同比增长30.8%;泰富重工订单大幅增长,新增订单150亿元,其中海外订单签约13.98亿美元,产值也同比增长35.6%;吉利新远景汽车订单充足,累计整车产量10万辆,产值同比增长70.9%;蓝思科技产能充分释放,产值同比增长33.1%。这些骨干企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逐渐稳定、向好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预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GDP的增长,得益于各县(市)区、园区的共同发力,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成就了“稳中向好”的整体态势。
今年一季度,湘潭各县(市)区和园区之间的经济增速还很不均衡,甚至有的地方一度出现财政收入负增长。但是,这种情况到6月份时已经改变,市县两级财政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区域增长差距缩小。
国家级园区发挥重要推动作用。1-9月,湘潭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22.77亿元,增长12.4%,入库税金13.6亿元(国税入库5亿元,增长45%;地税入库8.6亿元,增长19.2%)。区内几家龙头企业,发展来势强劲,1-9月吉利汽车完成税收3.2亿元,增长46.8%;泰富重工完成税收3144万元,增长180.2%;塔奥地通完成税收2286万元,增长77.9%。
湘潭高新区也不例外。比如,湘电风能1-9月完成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全年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将突破1000余套。并且在湘电风能的龙头效应下,与之配套的湘电新能源、世优电气、湘能重工等一批上下游企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发展。还有,高新区“互联网+”新业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均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岳塘区受竹埠港“退二进三”影响,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低位运行,但是今年在岳塘经开区的带动下,全区经济有所起色。1-9月,岳塘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增长,其中岳塘经开区完成投资84.7亿元,同比增长54.6%,岳塘国际商贸城项目完成投资34.7亿元,金阳农产品、正方体、盘龙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即将投产。由此,岳塘经开区上半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75.8亿元,同比增长47.5%,完成财税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80%。岳塘经开区已成为岳塘区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信息来源: 湘潭市政府公众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