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信息化建设再传捷报,在2014年12月27日召开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发布会,衡阳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一道,荣获“2014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称号,排名第三十二名。衡阳市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培育信息产业、加速“两化”融合等四个方面大做文章:
一是不断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通信光缆线路长达33万芯公里,固定电话220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380G,为全国32个,全省两个互联网重点节点之一;互联网用户总数达400万人,全市城区8M及以上宽带接入率达100%。2014年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4G基站3556个,光缆4497公里,光网端口15万个,累计投资5.58亿元,4G业务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已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
二是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引大靠强”和“本土培育”双轮驱动,引进了富士康、欧姆龙、中兴网信、中科光电等一批知名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了泰豪通信、北方光电、镭目科技、金杯电缆、恒缘电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本土明星企业,累计培育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1-11月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8.9亿元,同比增长107.09%。预计全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
三是大力开展信息消费试点。抢抓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机遇,落实信息消费相关产业非禁即入政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支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努力扩大消息消费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衡阳市信息消费规模达15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通信业务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8.9%;信息终端产品消费 52亿元,同比增长28%。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累计交易额达500亿元,同比增长45%。
四是加速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再造生产模式和工艺流程,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水平。目前,全市1200多户企业开展了信息化改造,引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200余套,1000多户企业建立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松木经开区入选全省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来源:衡阳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