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的重大决定,衡阳市突出稳中求进,加快转型升级,以科学的思路抓工业,以过硬的措施谋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尽管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和煤炭企业大面积停产整顿等制约因素,我市工业依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4.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是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我们新签恒天九五、湖南金鑫等项目105个,新开工白沙洲工业园第四创业园、特变特高压产业园等项目106个,新投产试产华菱衡钢石油管、共创光伏硅基太阳能电池等项目100个。二是重点产业质升量增。我们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等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预计达750亿元,增长26%,比全市工业平均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以上。富士康去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增长3倍以上,首次超过衡钢成为全市第一大工业企业;特变电工首获省长质量奖,即将成为世界级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输变电配套产业基地、大型国际装备物流产业基地。三是重点平台实现突破。全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落户白沙洲工业园,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松木经济开发区入列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全年工业园区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10万平方米,全市1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25%。
2013年,衡阳市将围绕“突出主旋律、争当排头兵、造福老百姓”的总目标,按照“稳增长、保安全、促和谐”的总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通过抓园区、抓产业、抓项目、抓平台,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14%以上。
一、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围绕衡阳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工业质量、效益和结构。一是突出做大引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大央企、省企对接力度,以中钢衡重、特变电工、华菱衡钢、中国五矿、中建材、建滔化工、湘衡盐化、燕京啤酒等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有色冶炼深加工、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五大基地”。二是突出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专注核心部件研发,开展实施优质管材精深加工技术、输变电装备及产品智能化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系统配套和模块化技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头延伸。三是突出节能减排。把优化投资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着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重点关停一批、改造一批,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破旧立新,重点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着力承接产业转移。按照国省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衡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及生物制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做好产业承接转移工作。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围绕我市总体发展目标方向,结合上级政策和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高标准做好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强力推进白沙洲电子信息园区和云集电子信息园区、松木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建设。二是做优承接平台。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对接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引导项目入区,确保今年10月份封关运行。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完成园区成片开发10平方公里,完成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加快电镀中心、热处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三是做大产业规模。重点帅选、开发一批成长性好、回报率高、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加快培育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支持以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过500亿元的旗舰企业,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衡阳新兴产业名片。加快以特变电工、天雁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共创光伏、中油金鸿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以紫光古汉、恒生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和主要抓手,继续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五百工程”,即:重大工业项目新开工建设100个以上,新竣工投产100个以上,新签约落地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上年和当年投产重大工业项目新增工业增加值100亿元以上。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对照已签约的105个项目,一个一个抓项目落地。全力推进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回收、天雁机械80万台增压器技改、衡钢热处理生产线、台湾统一集团食品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中兴通讯全球IT共享服务中心、富士康精密模具、建滔化工四期工程、金杯核电电缆、华菱汽车1万台重型汽车涂装和焊接生产线、特变产业园绝缘纸板、衡阳白沙洲物流园、白沙洲工业园第四创业园、至德集团日产100万安时大型储能电池、中耀陶板干挂空心陶瓷板等项目投产见效。
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把服务企业、破解难题当作重大任务,全面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营造优服务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抓好水、电、煤、运、气、讯等生产要素的运行调度,增强保障能力;通过支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银企对接、激活民资等方式,缓解融资难题;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接服务,尽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强用地保障。在要素供应上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二是强化政策落实。及时关注政策动向,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兑现不打折扣,放大政策的效应;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资源交给市场,让企业在市场中寻找资源,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清理审批前置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三是强化产销对接。充分利用国省重大博览会平台,组织企业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外部市场;搭建市内产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建立互购互销合同和合作机制、参与政府采购竞标。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内部管理,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强化环境服务。从严规范部门行为,制止乱摊派、乱赞助、乱检查现象,提高部门办事效率,缩短企业事项审批周期,提升企业把握市场机会能力。协调处理好工农矛盾,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供地财、强揽工程、强行阻工、堵门堵路等违法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来源:衡阳市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