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产业“调”新色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13年01月25日 09:20 【字体:
  

    衡阳市转方式、调结构再现大手笔。去年底,全市列入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39家企业被全部拆除,54家不合产业政策企业也关闭到位,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比上年下降14.3%、13.8%。与之相呼应,去年衡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20亿元。

    工业重镇衡阳,正在产业调色板上绘就“四化两型”新版图,放飞“小康衡阳”、“美丽衡阳”之梦。

    添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就主色调

    寒冬时节,全省首个绿色商住建筑与薄膜太阳能光伏并网一体化示范工程——全面使用光伏薄膜供电的衡阳商业步行街施工现场,一派火热。

    该步行街建筑群中,酒店、办公楼、地下车库、户外照明、LED显示屏等所有公共场所的照明将实现“零能耗”。以“高能量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及工艺”建成的4万多平方米采光顶,将为步行街绝大多数建筑照明供电。专家测算,这个项目的实施,可年节省标准煤1145.38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

    担负这个项目产品研发的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衡阳市新能源产业骨干企业之一。该公司组建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三叠层、多叠层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和开发,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获得3项国内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已成为我国太阳能材料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近年来,衡阳市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首要任务来抓,出台了相关决定与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明确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及生物制药、文化创意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敲定了“时间表”、“支撑点”、“路线图”。

    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是衡阳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市党政领导挂帅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服务环境。该产业从“零”开始,不到3年,就成功引进了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信3家世界500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目前,富士康及其配套企业正不断与衡阳加深合作,中兴通讯“数字衡阳”项目全面实施,中科光电等项目顺利推进,衡阳电子信息产业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是关键。衡阳市已成功跻身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获批建设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衡阳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松木工业园被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这些标志着衡阳市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与全国中心城市开展交流与合作。去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10万平方米。尤其是“公路口岸”开通,铁海联运、“五定班列”高效运行,衡阳大物流、大通关、大产业服务平台优势加速凸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共创光伏、至德集团、理昂和凯迪生物、电科电源等项目相继投产,在全省树立了新能源产业标杆。生物医药产业也成为全省重要一极。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衡阳产业调色板上的主色调。

    变色: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淡出灰黑色

    在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的橱窗里,摆放着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嘉奖令。近几年,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攻克航天高温特种电缆技术难点,研制的产品用于“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

    “恒飞电缆”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衡阳市已有77家,其中年产值过10亿元的10家,共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49个。目前,全市已建立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技术中心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衡阳市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一大批灰、黑色传统产业加速变色,脱胎换骨,焕发青春。

    盐卤化工是衡阳市的传统产业。在国家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3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中,衡阳建滔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的氯碱循环经济产业链及废水“零排放”工程名列其中。近几年来,“建滔化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落后工艺,将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尽”,成为全国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科技创新靠人才。衡阳市大力培养创新团队。全市高等院校和企业现有创新团队43个,创新型人才1000余人。企业和企业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引进创新人才368人,主持科研项目1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50多亿元。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靠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英籍华人圣小珍任增压器分公司总工程师,组建增压器核心技术研究组,开发增压器7大系列360多个品种,创造了6个国内第一。

    衡阳市还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衡阳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电子信息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已先后运营,产学研联盟、校企合作、产业链企业合作、园区高校对接联盟等模式日渐成熟,衡阳产业版图“变色”已“万事俱备、东风渐起”。

    科技平台建设日益完善,一批技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衡阳传统产业“变色”节奏日益加快。传统水泥、冶炼生产技术淘汰出局,已被先进的环保工艺取代;现代化石油管等生产线相继投产,华菱衡钢达到年产150万吨钢、200万吨无缝钢管、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规模;特变电工四期技改项目去年4月投产,年产能达11000万千伏安,单产居世界第一;金山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干法水泥二期、松木电器年产4万台高效节能水冷空调等106个项目先后开工,传统产业转型、变色如虎添翼。

    染色:现代服务业崛起涂抹绚烂背景色

    去年10月29日,湘南地区最大商贸物流项目——衡阳市与中国城乡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衡阳华阳商贸物流城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将打造一个以衡阳市为中心,立足湖南,辐射赣西、粤北、桂东北和黔北的超大规模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城。项目对带动衡阳乃至湖南及周边地区关联产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衡阳市是全省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该市抢抓机遇,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全市设立了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出台了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的31条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市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647亿元,为产业升级版图涂抹上绚烂的“背景色”。

    在衡阳市北外环与107国道交汇处,正崛起湘南地区最大的中亿汽贸城。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规划建设汽车精品展示区、汽车配件交易区等多个功能区,一期工程完工后可容纳700多家汽车、汽配行业经营户经营。

    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衡阳迅速崛起。目前,全市服务业单位数已达1.4万多家,新增城镇就业7.6万多人,全市城镇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9.5%。去年1至9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5.48亿元,同比增长13.5%。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8%,成为推动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来源:湖南日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3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韶路467号    邮编:410004
备案号:湘ICP备10004984号-4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值班电话(24小时):0731-88955310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0号

  • 信访问题服务电话:0731-88955363 (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衡阳产业“调”新色

766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