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正式启动中小企业“5115”工程,目标是5年内培育5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100家过5亿元、500家过1亿元、1000家过5000万元的中小型标杆企业。
为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该市构建“普惠”性服务体系,努力激活中小企业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3.8%。
株洲市有中小企业6500多家,其中配套型和传统工艺型占了一半,面临着融资困难、人才匮乏、市场风险大等难题。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从前年开始,该市改变过去点对点、一对一“保姆式”服务,面向所有中小企业建立起门类齐全的“普惠”性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中小企业新型工业化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开通至今,点击量超过200万次,点击率和会员活跃程度居全国同类网站前列。市内企业还从网上获得订单超过10亿元。
去年8月,株洲市又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小企业创业成长俱乐部和服务超市。去年底以来,俱乐部以成员单位联保互保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逾3亿元。服务超市则整合各类中介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
“普惠服务”促进了株洲市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去年,该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增速首次超大型企业1.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社会就业贡献率分别达80%、75%、9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兰娟]